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最新章節。
晏陽初
晏陽初,生於1890年,四川巴中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元老,被國際學術界並列為「世界上為社會貢獻最大、影響最廣的十大名人」之一。
晏陽初出身書香門第,晏求知慾望強烈,學習用功,每期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學校獎勵。
1907年,晏陽初在保寧府華英學堂畢業後升入成都華美中學,兩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該校。
1913年春,晏在友人的支持下,以名列榜首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按該校的規定,考第一名者,可獲英皇愛得華第七獎學金1600美元,但獎學金只授於英國籍學生,學院院長建議他改入英國籍。晏回答說:「這代價,要一個中國人來舒暢,太高了。」他毅然放棄了這筆獎金,表現了一個中國人高尚的民族氣節,就連當時港大的校長對此也深表敬佩。
1916年,晏得到中國政府的資助,遠渡重洋赴美國深造。他在美國先後獲得耶魯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歷史學碩士、路易斯維爾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的經歷,使晏的愛國主義思想日趨成熟。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在川中時,只有抽象的民主觀念,到香港後,敗國之民的羞辱,促進了民主意識的發生,我開始深切體會到國之重要,已有改造社會的願望,再進而看到美國的繁榮,華裔工商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國的貧愚落後,我比較三種不同生活方式,孰高孰下,優劣如何……我不願在中國的土地上再出現香港式的殖民地,苦難的中國需要解放,我立志貢獻己力。」基於這些想法,他參加了中國留美學生的秘密組織「成志會」,青年們眾志成城,「思圖救國」。當時正值美國排華運動加劇,許多華商一到美國就被拘禁,即是久居美國的留學生和華僑也常被無理拘留。眼見這些不平之事,陽初心裏既氣憤又難過。為表示對美國政府排華政策的反對,他以「從美國憲法論排華的不合理」為題,參加了耶大的演講比賽,充分表達了他對祖國深切的愛。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20萬華工被送往歐洲,在各戰場幫助修建工事、運輸物資等,為了管理這批語言不通的勞工,美國陸軍青年會在美國各大學招募留學生充當翻譯,時值晏陽初畢業,他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毅然投筆從戎,在畢業典禮的第二天便跨過布滿魚雷的大西洋,來到戰雲密匝的法國。在法國,晏被分配到自郎華工營戰時臨時商店充當售貨員兼翻譯,與華工朝夕相處。在此期間,他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幫助華工寫信,給他們讀報上的新聞,逐漸萌動了訓練他們識字的想法。陽初在白郎華工營辦起了他平民教育生涯的第一個識字班,他選擇了一千個最常用的漢字,邊編、邊教,開始訓練華工識字。這項活動,受到陸軍青年會的支持,並吸引了當時在巴黎留學的許多中國學生參加,使辦學規模逐漸擴大。隨着識字華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晏陽初創辦了《華工周報》,當時在巴黎找不到漢字印刷設備,只得自己編排,用照相製版印刷,報紙很受華工歡迎。他「從此有了個心愿,回到中國不發財,不陞官,把終身獻給勞苦大眾」。
1920年,晏陽初回到祖國,在北京成立了「大眾教育聯合會」,首倡掃盲運動,他用了一年時間深入鄉村,考察平民教育情況。
1922年,晏陽初到了長沙,同一批知識分子先後辦起了600多所平民學校,提出了「掃文盲,作新民」的口號,編輯出版了速成掃盲課本--《千字文》。長沙的掃盲教育四個月一期,利用早晚上課,受教育的學生總計有5萬多人。當時,青年毛澤東便是100多位義務教師之一。繼長沙之後(1922年至1923年)晏陽初還先後在煙台、南京、杭州、嘉興等地開展了識字運動,並在華北、華中、華東、華西開展了平教活動。他編輯了市民十字課、農民千字課、士兵千字課等通俗語體文課本。
1925年6月,晏陽初作為中國民間代表出席了在檀香山召開的太平洋沿岸國民會議,旨在探索太平洋地區窮國富強的道路。在會上,他就平民教育運動作了一次專題演講,引起了會者強烈反響,檀香山華僑為之掀起熱烈的捐獻活動。
1929年秋,晏陽初出任河北縣政研究院院長,他將平民教育總會辦事處遷至河北定縣。晏陽初夫婦攜三子二女舉家遷往河北定縣創辦鄉村建設實驗區,在晏的一心為平民的真誠情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的感召下,當時有幾十名高級知識分子和幾百名大學生,都甘心情願地離開城市優越的生活,有的甚至拋棄高官厚祿到十分艱苦的農村參與鄉村建設實驗。陽初除領導整個實驗區的工作外,還親到翟城村小學任教。晏的夫人許雅麗是美國華僑,生長於美國,回國後,一直在上海、北京居住,現在來到定縣,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很多不便,可她並不以此為苦,而是積極支持晏的事業,她協助接待來定縣參觀的國際友人,組織平民會同事的家屬成立「家庭會」,每周聚會一次,並由許雅麗向她們介紹衞生保健知識。
在鄉村建設實驗中,從翟城村開始,繼而以區為單位,最後推廣到全縣。十年間,平教會在定縣推廣農業優良品種(如棉花、波支豬、來享雞、安哥拉兔等)辦理信用合作社、興建農場果園、開辦城鄉平民學校、編輯農民通俗讀物、組織戲曲演出隊、設立廣播電台、建立衞生院和村的保健站、開展巡迴醫療和推廣節制生育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定縣時期的平民教育,其範圍已擴大到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衞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晏陽初認為,要醫治中國的廣大平民,特別是農民的「貧、愚、弱、私」四大病症,就必須對症下藥,以生計教育醫貧,以衞生教育醫弱,以文藝教育醫愚,以公民教育醫私。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