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50被大國「判決」的小國
--德法英捷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3月,德國一槍不發,便吞併了奧地利,接着又緊盯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處歐洲中心,德國人佔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作為向東進攻前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擊英、法的重要陣地了。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希特拉利用這個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裡也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要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
希特拉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他揚言要對捷發動戰爭,又大規模地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調集軍隊,擬訂了「綠色計劃」,準備10月1日為進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臨城外,捷克政府也加強邊境的作戰兵力。兩軍對峙,戰爭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
在這危急時刻,最傷腦筋的是英法等國領導人,英國首相張伯倫徹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希特拉收到張伯倫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電文是:「由於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
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拉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軍進攻捷克,英法按照條約規定必然捲入對德戰爭中,西歐的戰火就將蔓延開來。由於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張伯倫緊張萬分。法國首相達拉第也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拉,要他「儘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在慕尼黑着陸。之後,又乘坐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德國的貝斯加登拜見希特拉。
希特拉喜出望外,他正在為侵略捷克的事大傷腦筋。因為當時的德軍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的只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拉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如今張伯倫登門求和,這不是現成的敲詐機會嗎?
希特拉和張伯倫的談判在一間密室秘密進行。據戰後查獲的當時翻譯官的筆記透露,當時希特拉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國際和平、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