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100個條約(上)》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51震驚世界的條約
--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8月21日,柏林的電台忽然中斷正常的音樂節目,改播一條重要新聞:
「德國政府和前蘇聯政府已經協議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外交部長將在8月23日,星期三,到莫斯科完成這項談判。」
這一消息立即震撼了世界,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在前蘇聯與英法談判締結反對納粹德國聯盟的關鍵時刻,前蘇聯和德國這兩個誓不兩立的死敵,為何卻走到一起來了?人們不知道,他們為了這個條約已經走過一段漫長的道路。
在《慕尼黑協定》簽訂後,納粹德國和前蘇聯更加視對方為死敵。但是,希特拉知道,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它兩線作戰,在新的世界大戰中德國必須避免兩線作戰。希特拉認為,德國要恢復大國的地位,必然與英法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的衝突不可避免。尤其在德國對波蘭提出領土要求後,英法公開站在波蘭一邊,支持波蘭對抗德國。他確信,德國與西方國家的最後攤牌的時刻已經來臨。為了確保這場決戰的勝利,德國有必要調整對蘇政策。1938年底,德國開始緩和對蘇政策。
斯大林清楚地看到納粹德國的本質就是戰爭,就是侵略擴張,前蘇聯和德國最終必將發生戰爭。但他也知道,英法並不準備與前蘇聯締結地位平等的聯盟,他們希望把德國這股禍水引向東方,讓前蘇聯和德國兩敗俱傷。斯大林決心挫敗西方國家的這種企圖,保持前蘇聯的行動與選擇的自由。
1938年底,前蘇聯駐德大使開始與德國官員在柏林就改善兩國經濟關係進行談判。雙方都知道,經濟貿易談判將為兩國改善政治關係鋪平道路。
1939年春,英、法、蘇在莫斯科舉行締結反法西斯聯盟的談判,儘管談判遲遲沒有取得進展,但仍引起希特拉的焦慮。希特拉知道,這一聯盟一旦形成,德國將再次面臨兩面受敵的困境。希特拉決定,立即採取行動,以阻止這一反德聯盟的形成。
隨後,德國開始頻頻向前蘇聯伸出「橄欖枝」。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表示,德國願意為前蘇聯提供一筆條件優惠的長期貸款。德國報紙也表示,德國謀求生存空間不意味着向前蘇聯擴張。
前蘇聯並沒有立即做出反應,斯大林需要德國採取改善蘇德關係的進一步行動,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英、法、蘇莫斯科談判的進展。
希特拉決定採取新的行動。1939年6月,他通過意大利外相齊亞諾轉告前蘇聯駐羅馬的外交官,德國願意幫助改善日蘇關係,並希望與前蘇聯簽訂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幾天後,意大利駐蘇大使又向前蘇聯政府表示,德國願意為改善德蘇關係做出更大的讓步。
斯大林清楚希特拉此舉用意在於破壞莫斯科談判,但他仍同意在7月22日恢復在柏林進行的「貿易談判」。為了迫使德國做出實質性的、更大的讓步,前蘇聯有意放慢談判節奏。
希特拉的「白色方案」將進攻波蘭的最後期限定為9月1日,離這一日期已不到40天了。希特拉心急如焚,頻頻致電駐蘇大使舒倫堡,要求他立即採取行動,會見莫洛托夫,立即將貿易談判轉入政治談判。
8月3日晚,舒倫堡前往克里姆林宮,拜會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雙方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莫洛托夫有意對德國的「熱情」保持冷淡態度,指出前蘇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德國態度改變的跡象,並繼續譴責德國過去的反蘇行動。他列舉了德日訂立《反共產國際協定》、德國支持日本向前蘇聯尋釁、德國反對前蘇聯參加慕尼黑會議等事實。
8月14日,舒倫堡再次與莫洛托夫會談。在會談中,他告訴莫洛托夫,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將以希特拉的名義訪問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他暗示德國願意與前蘇聯劃定兩國在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勢力範圍。
莫洛托夫表示,歡迎里賓特洛甫訪蘇,但建議在來訪之前,雙方應先達成原則性的協議。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戈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