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尚,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約翰·道爾頓:原子世界的探索人
約翰·道爾頓,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66年生於英國北部。他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定比定律、當量定律和倍比定律,引入原子量概念,提出了有別於古希臘原子學說的道爾頓原子論。
道爾頓出生於英格蘭北部昆布蘭的伊格利斯菲爾德村。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庭經濟條件很差。他只上過小學,以後的知識完全是靠自學積累的。
道爾頓15歲那年,村裡有一位小學老師不幸生病去世了。找誰來代替他教課呢?小學校長很快想到了道爾頓。道爾頓在學校時成績十分優秀,只是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許可才沒有機會繼續深造。而且這位校長知道,小學畢業後的道爾頓一直在刻苦學習,讀了不少書。
但道爾頓畢竟只有15歲,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怎麼能教一群比他更小的孩子呢?鎮上的教育部門馬上提出了質疑。但當時根本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經過校長的力薦,15歲的道爾頓終於站在了小學的講台上。
道爾頓上第一堂課時,自己心裏也直犯嘀咕,望着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孩子,他感到心慌;下面的學生議論紛紛,根本不把這位「小老師」放在眼裡。但道爾頓很快鎮靜下來,他敲了敲黑板,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道爾頓清了清嗓子,聲音響亮地說:「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他首先要講的是算術中的四則運算。
「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全班最調皮、個頭最大的男孩想給這位「小老師」來個下馬威,看看他有沒有真水平。
「你說吧。」道爾頓很高興地表示。
這個孩子不知從哪弄來一長串的數學四則運算題,道爾頓將它寫在了黑板上,並且表揚了這個孩子。然後,道爾頓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進行演算,然後又給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
學生們被道爾頓折服了,都認為他不僅課講得好,人也不錯,回去和家長們一說,村裡人也對這位「小老師」刮目相看了。
在村小學,道爾頓的教學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家長和學校其他老師的一致好評。
1782年,在別人的引薦下,道爾頓來到坎達爾中學當上了數學老師。就在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人物,他就是該市有名的實驗家盲人學者約翰,戈夫。當他第一次看到約翰·戈夫雙目失明,卻能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感到十分的驚訝。約翰·戈夫似乎猜透了道爾頓的心思,對他說:「道爾頓先生,我完全理解你對我這個盲人能做實驗感到不可思議。可是你要知道,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比起用大腦理解了的東西來,真是太渺小了。」
道爾頓反覆咀嚼着約翰·戈夫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道爾頓在他後來的科學生涯中一直牢記在心。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