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並不完美的擴張
首先來看海底撈幾個擴張的小例子。
袁華強,現任海底撈北京大區總經理,管理着2000多人的團隊。他在海底撈從傳菜員做起,先後又經歷了門童、會計、領班等崗位。後來,他從海底撈西安店的領班崗位上調到簡陽當店長。
袁華強為了提升餐館的檔次,就在店裡推廣普通話。這個小火鍋店也就成了簡陽當地唯一的以普通話服務顧客的餐館。他在簡陽店還規定員工必須靠右行走,這後來也成了所有海底撈門店的規矩。另外,他還要求員工上門幫顧客做家政服務,刷馬桶、擦油煙機等。這些措施大部分是出自袁華強個人的想法,而非海底撈在複製擴張時的標準化規程。
因為這些措施別出心裁,頗有新意,效果很好。後來,袁華強又得到了新的機會。當海底撈在鄭州開店時,他被調任鄭州店的店長。袁華強後來回顧這一段經歷時說:「那時,我自信心爆棚,想快速作出成績,自以為鄭州和簡陽一樣,把簡陽的一些成功做法在鄭州強推,結果員工流失很嚴重,跌了個大跟斗。」
袁華強也因此遭到降職的懲罰,被派到北京去做店長助理。這一重大的職業挫折也差點導致袁華強離職而去。
既有的常識告訴我們,連鎖擴張的首要原則就是高度同質化。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快餐連鎖店,幾乎是開一家,成一家,很少有失手的時候。這主要是因為麥當勞、肯德基在長期的運營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複製標準,能夠涵蓋經營的全流程。這些標準在千錘百鍊的實際運營中被證明是正確而有效的。
但從袁華強的經歷中,我們卻發現,海底撈在擴張時並沒有「一定之規」。
袁華強在簡陽門店的成功憑藉的是個人的機靈或智慧。同樣,他在鄭州門店的失敗也是出自他個人的想法。諷刺的是,同樣的一個人,同樣的思路與做法,在不同的門店卻收穫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這除了捎帶說明了中國市場的複雜性,最主要的是說明了海底撈的擴張並沒有成熟的致勝規程,從而也並不完美。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