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xx1"4.31986年:配套改革計劃及其流產/span
根據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和中共全國黨代表會議《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的建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1986年開年時宣布,1986年的工作方針是:在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控制的條件下改善宏觀管理,在抑制需求的條件下改善供應,同時做好準備,使改革能在1987年邁出決定性的步伐。
與此同時,國務院領導機關從1986年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推進全面改革進行準備。
1986年初,國務院召集各諮詢機構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改革設想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討論中,提出了推進改革的不同方案,包括王小強、宋國青的企業包租賃的方案,徐景安的全麵價格改革方案,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的企業、市場和宏觀調控三環節配套改革方案和華生的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方案等。不過,趙紫陽總理在認真聽取彙報以後表示,這些方案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可行性。所以人們也就預計不會出台大的改革措施。
但是兩個月以後的3月13日和3月15日,趙紫陽出人意料地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了在1987年開始價格、稅收、財政配套改革的計劃。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問題,主要緣於「新舊兩種體制膠着對峙、相互摩擦、衝突較多」的狀況。他強調指出,「這種局面不宜久拖,而應當在1987年和1988年採取比較重大的步驟。要在市場體系和宏觀經濟的間接調控這兩個問題上步子邁大一點,為企業能夠真正自負盈虧並在大體平等的條件下展開競爭創造條件,促使新的經濟體制能夠起主導作用」。「具體說來,明年的改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設計、去研究:第一是價格,第二是稅收,第三是財政。這三個方面的改革是互相聯繫的。」「關鍵是價格體系的改革,其他的改革圍繞價格改革來進行。」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中國經濟改革進程》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