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文學藝術家
  4. 永恆的藝術生命
設定

永恆的藝術生命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永恆的藝術生命

1608至1612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最後一個時期。莎士比亞後期的作品從風格上與前期作品迥然不同,它脫離了現實生活,有一定的傳奇性質。所以在文學批評中,一向把它們叫作「傳奇劇」。它們把我們從陰暗愁慘的血腥的悲劇現實中,一下帶到陽光燦爛、春光明媚的天地里來。作者又恢復了年輕時活潑愉快的心情,精雕細琢地描寫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人間又充滿着美好、和諧和幸福,然而,這一世界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一變化,正反映了作者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不可彌合的距離,也就是人文主義者所無法解決的生活中尖銳複雜的矛盾,社會性質決定了他們在殘酷的階級鬥爭面前無能為力,只得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化為奇妙幻境中的空中樓閣,在幻想中寄託自己的希望,給人類的遠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作者通過《暴風雨》中米蘭達的口,對這個烏托邦式的理想世界讚歎說:

《暴風雨》中出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幻想的世界,有着魔術般的魅力,但正如別林斯基所說,它並「不是隱沒在某種沒有內容的形式或者某種沒有形式的內容裏面,而是出現在輪廓異常鮮明,外表十分確定的形式和形象之中」。它的幻想並不是海闊天空,而是牢牢紮根在人間。從它的象徵意義和寓言性質來看,都可以說明這一點。普洛斯彼羅並不是什麼法師、魔術家,而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科學家。他的所謂的法術,也不過是他的研究所得,是他的知識、學問、對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的掌握而已。

《暴風雨》作為莎士比亞的收山之作,在收場詩里表現出來,他向觀眾告別,明確表示要退出舞台,要求給他「以自由」,讓他「重返故鄉」安度晚年。在這最後一部作品裏,他也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作了總結,如同寫下自己的遺囑似的。在他的時代里,生活被不合理的制度歪曲了,人們的靈魂受到了腐蝕,受到了創傷,好人受氣,壞人得逞,但他希望這只是歷史過程中一場短短的噩夢而已。「暴風雨」的轟響將驚醒這可怕的噩夢,「暴風雨」將沖刷這污濁的大地,「暴風雨」將帶來一個新鮮的、乾淨的、美好的世界,莎士比亞衷心希望年輕一代,要以米蘭和腓迪南為榜樣,爭取創造一個全新的美好的世界,使自己和他人過上幸福的日子。

算計起來莎士比亞總共在戲院度過了25年的時光,1612年,他回到了故鄉斯特拉福頤養天年,未過上幾年清靜的生活,他的最後時刻就意想不到地到來了。他在1616年3月間寫遺囑時,「健康和記憶還很不錯」。在遺囑中他把財產分贈給親友,當然在斯特拉福和倫敦的大部分財產都歸於蘇珊娜。遺囑中規定把家中第二個最好的床給他的孀婦哈雪薇,對這點很多人懷疑是不是莎士比亞對他妻子的嘲弄,或者關係不好,但更多的人認為這正是他對她的愛的表示,因為這第二張好床是他們結婚時用的床。至於第一張最好最大的床,有的說是給蘇珊娜夫婦留着,也有的說,像在他這樣人的家裡,習慣上是把最好的床留給客人用的。如果把它遺贈給自己的妻子,那不就把她看做外人了?遺囑里還提到他的劇團的夥伴們:「約翰·海明、理查·倍伯奇和亨利·康德爾,一人26鎊8便士,給他們每人買一枚戒指。」在遺囑中他還寫上「希望和堅定地相信,我的靈魂將被派為永恒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他的生命將是不朽的。1616年4月23日,正是他第52個生日那天,莎士比亞在斯特拉福鎮與世長辭。

他的墳墓被安排在教堂里聖壇下面一個顯眼的地方,這倒不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而是因為他對當地公益事業作出了貢獻。對可悲命運有幾分譏刺意味的是,豎在他墳墓上的一塊寬大的石碑——現在是訪問這個小教堂的千千萬萬人的崇拜目標——刻着如下的碑文:

好朋友,請你看在耶穌情面,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文學藝術家》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