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家》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哈姆萊特》
1601年到1608年是莎士比亞生活與創作都得到提高的時期,倫敦已有了他的住所,而且,他還用閑錢在家鄉斯特拉福購買了上好的土地和一些房產,這是以備他老年之用的。莎士比亞雖然使他的家庭興旺了起來,但卻始終沒有把因窮困典當出去的他母親的土地贖回。他的父母於1601年和1608年先後去世。1607年,他的長女蘇姍娜嫁給一位劍橋畢業的知名醫生約翰·霍爾博士。蘇姍娜只生了一個女孩,名叫伊麗莎白,身體很不健康。誰能料想到,伊麗莎白死前,竟讓人把在斯特拉福的老屋子裡的所有木材和書籍統統燒毀,這真是一次歷史上的文物浩劫,給後人研究莎士比亞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而此時國內正處在動蕩時期,伊麗莎白統治即將結束,而詹姆斯一世政權還未牢固,貴族與人民之間的矛盾激化,政治鬥爭如火如荼,封建君主專制反動勢力加強,舊世界的邪惡勢力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矛盾交織在一起,使社會生活大大逆轉了,正義的、進步的力量受到了壓抑,廣大的人民群眾陷入了苦難的深淵。面對人民的貧困和社會上的不公平,莎士比亞樂觀的心情沒有了,特別是艾塞克斯事件給他的刺激很大。1601年,莎士比亞的兩位好友,艾塞克斯勛爵和騷桑頓勛爵,立志改革,發動叛亂,結果因勢單力薄而宣告失敗。艾塞克斯被送上絞刑架,騷桑頓被投入了塔獄,這個莎士比亞曾寄以希望的集團被粉碎,使得他的理想也跟着幻滅了,他既感到悲哀絕望,又感到無比憤怒,這直接造成了莎士比亞大量悲劇的問世。
莎士比亞的悲劇給我們描繪了整個時代的波瀾壯闊的生活圖景,從國家的動蕩不安到社會的風貌、個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人們之間的種種關係,以及各種力量的千變萬化,在悲劇里都有着深刻的形象的反映。悲劇展示了廣闊的人生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你可以聽到強者的咆哮,弱者的呻吟,勝者的歡呼,敗者的哀鳴。不同的人,懷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人生觀,衝進了悲劇世界,捲入了鬥爭的漩渦。這種鬥爭,也就是作者對人生的刻畫,對現實的體會,對靈魂的剖析。
莎士比亞悲劇的衝突場面宏大,鬥爭針鋒相對,參加的雙方人數眾多,矛盾尖銳複雜,情節錯綜曲折,場面驚心動魄,在戲劇史里,再沒有比這更震撼人心,或者更悲慘的東西了。他把戲劇的緊張場面拉緊到極限,使人物顯露出他們的真實性格。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馮化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