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化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喜劇之王
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活是從1590年開始的。這個時期,初到文明大都市的莎士比亞對面前這個繁華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興奮,在他眼中一切都煥發著生機,再加上國內政治比較安定和受到人文主義思潮的熏陶,當時高漲的愛國情緒的感染,使他這時對社會的看法還比較單純樂觀。這種對生活朦朧的樂觀主義態度,是他這一時期創作的基調,也是這一時期喜劇和歷史劇多產的原因。
莎士比亞最先開始的是詩和歷史劇的創作,他所有的歷史劇就是在這段時間問世的。他早期的歷史劇,主要是用來歌頌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譴責封建集團之間的戰爭,暴露陰險惡毒的馬基雅弗利型的政治人物的危害,嘲笑福爾斯塔夫式的寄生武士,鞭撻專制暴君,對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歷史劇中,最完美、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理查三世》和《亨利四世》上、下篇,因為它們提供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典型——理查三世和福爾斯塔夫。理查三世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既體現了封建君主的極權思想和專制制度的殘酷性,也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莎士比亞懷着無比憤怒的心情,在劇中揭露、譴責了他的兇狠殘暴和昏庸無道。
恩格斯在給拉薩爾論革命悲劇的信中,提到「一幅福爾斯塔夫式的背景」,就是來自《亨利四世》中福爾斯塔夫這個喜劇人物。福爾斯塔夫是英國封建社會解體時期沒落的騎士階層的典型形象。他說謊、欺詐、搶劫、玩弄女人,不受任何道德的約束,既無良心譴責,也無憐憫之心。他生性幽默,愛開別人的玩笑,也開自己的玩笑,因此,福爾斯塔夫在《亨利四世》中是個喜劇角色。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亞歷史劇的代表作,以歷史劇與喜劇平分秋色而著稱,也為後來的歷史小說開創了先例。劇中創造的福爾斯塔夫形象,不僅是英國文學中滑稽人物的鼻祖,也是世界文學中創造的第一個最完美、最深刻、成就最高的喜劇角色。法國批評家夏多布里昂說莫里哀與莎士比亞「兩人分佔了歡笑和悲痛的王國」,其實,這一榮譽都應歸莎士比亞所有。
英國18世紀重要的批評家撒纓爾·約翰遜曾就莎士比亞在戲劇方面的才能作過下面這段論述:「他盡情地施展他天賦的性能,而他的天賦性能,正如萊莫所說,把他引向喜劇。在寫悲劇時,他往往顯得很吃力,顯得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結果並不很令人滿意,而在他寫喜劇的時候,他似乎毫不費力地就能創造出沒有任何推敲鑽研所能勝過的成績來。在悲劇中他總在努力尋找機會來搞一點喜劇,但在喜劇中他似乎安閑自在,如魚得水,盡情戲謔,猶如這種思維方式最合乎他的天性。在他的悲劇場面里總似乎缺少一些什麼東西,但是他的喜劇往往超乎人們的預料或願望。他的喜劇以思想和語言見長,而他的悲劇多以事件和情節取勝。他的悲劇看來是技巧的產物,而他的喜劇卻似乎是本能的表現。」約翰遜在對莎士比亞的評價上有過貢獻,但他的觀點有時也難免會失之偏頗。這兒,他對莎士比亞的悲劇才能是估計不足的,但確實把莎士比亞的喜劇天才說得恰到好處。
莎士比亞在他的第一個創作時期里,與寫歷史劇的同時,也幾乎寫了他純粹喜劇的全部。他的喜劇的主題,主要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喜劇的重要特色、是善於藉助幽默、笑和詩意般的抒情,來揭示人的美、感情的美和生活的美。喜劇中充滿着奇思妙想,洋溢着絕妙的詼諧幽默、高昂向上的生活情調,描繪出一幅幅逼真的、具有生活實感的社會風俗畫。特別是那些富有勇氣、風趣、機智、優美的女主人公,恩格斯所讚賞的「那些可愛而奇特的女人」寫得尤為生動、感人。柯勒律治說得好,「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婦女的各種氣質都是神聖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