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必聽的語文之謎
  4. 古代性隱語
設定

古代性隱語

《必聽的語文之謎》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古代性隱語

隱語古稱瘦詞,俗稱謎語,它是一種不直接表明本旨而借別的詞語來暗示的話。古代詩文和民間口語中保存了大量的隱語,如人所周知的以蓮為憐、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一類的隱語,巧妙地運用漢語諧聲的特點曲折地表達愛情。但尚有大量的隱語如性隱語有礙封建教義,人們多避而不談。

「雲雨」作為最古老的性交隱語,可溯源於《易經》。《易·乾·象》謂:一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其中的「雲雨」與「品物流形」相關聯,意謂耕雲播雨,才能化生萬物,這裏已有創造生命的象徵意義。更富有的意味的是《周易·小畜》中的「雲雨」已具有性的象徵意義。《小畜》卦九辭謂「密雲不雨,自我西部。」其卦象作霎,即乾下巽上,按說卦的解釋,乾為老男,巽為長女,老男遇長女交歡自然不悅,所以九三交辭謂「夫妻反目」。顯然,「密雲不雨」之「雲雨」已是十足的性關係用語。

古人以「雲雨」作為男女性行為之隱語,當源於對天地相交化生萬物的認識。雨與雲一樣都是天地交感的自然現象,因而雨同雲含有性的隱義。

「雲雨」作為男女性行為之隱語,一般皆認為此詞出於戰國時期楚國辭賦家宋玉的《高唐賦》中。辭曰:妾在巫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在這裏宋玉描寫了楚王與巫山神女的歡會。神女說她朝為雲暮為雨,總離不開陽台。後人也因之以「陽台」代指被愛戀的女子棲居之所。雲夢之台、陽台也均成為男女性活動場所的隱語。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曾多次借用陽台之典故,來表達他對率真性愛的追求,例如:「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以陽台雲雨人!」(《出妓金陵子呈盧六》)「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分陽台。」(《寄遠》)和「相思不惜夢,日夜向陽台」等。

在我國古代社會,每逢乾旱祈雨,必然伴隨着男女性行為的儀式,男女性交是祭神祈雨的必要行為。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上雨篇》記:「四時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凡求雨之大禮,大夫欲匿,女子欲和而樂。」南宋羅泌《路史·餘論》引董仲舒《請雨法》稱:「令吏妻各往視其夫到起雨而止。」這裏無論是「夫婦偶處」還是「吏妻視其夫」,都是通過男女性交來引發天地交媾的行為,從而達到降雨的目的。雨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天地性行為的結果。封建社會中的妓女祈雨正是這種觀念的表現。理解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為何我國古代社會一直用「雲雨」來隱喻男女之間的性關係行為。

「食」也是古代的性隱語。食慾和性慾是人的兩大本能,一個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一個是繁衍種族的需要。孟子就說過:「食、色,性也。」古人將性看得並不如後世那樣神秘。他們覺得,人之有性慾如人之有食慾一樣自然。因而,他們以為,人的性慾滿足了就如早飯吃飽後食慾滿足了一樣。於是他們創造了「食」、「朝食」這樣的隱語。如《詩·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狡童)沒有來,少女不得遂其願,故寢處不寧。這種不安,實質上是一種性的躁動。又如《陳風·株林》寫靈公與夏姬「乘我乘駒,朝食於株」,「朝食」並不是指他們浪漫的野餐,而是指他們見不得人的行為。再如《楚辭·天問》;「胡維嗜欲同味,而快朝飽。」大禹治水,被奉為神明,他卻與塗山女私通於台桑,故詩人潔難,難道大禹和老百姓嗜欲相同,只求逞一時的快樂嗎?聞一多以為,「朝飽」即「朝食」,也指通淫。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忍者記事》《桃花山劉家修仙傳》《退隊,然後撿到問題美少女》《都重生了誰還深情啊》《國醫》《團寵幼崽愛護計劃》《長生家族:從開枝散葉開始》《小殭屍也想世界和平》《全民求生,但我血條不見了》《好感度拉滿後我成了黑月光

馮志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