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季羨林全集(第七卷·雜文及其他一)》最新章節。
救救小品文
自從魯迅先生把小品文封為小擺設以後,一向沉寂的小品文驀地熱鬧起來。但它卻倒了霉。
中國是小品文的國家,這隻要一想就會明了的。在外國,所謂文學者往往分為詩歌、小說、戲劇三大類。小品文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國呢,小說、戲劇是不被人認為是文學的,剩下的只有詩歌,來填這個空的是小品文,所謂某某文集者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品文,而這些文集的作者就正佔據着文學史頂顯赫的篇幅,例如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不都是每天掛在人們嘴上的嗎?
然而在這樣一個小品文的國家裡,小品文卻一向給人利用。
在極渺遠的時代,我們就看到小品文的萌芽,似乎一下生就走着黑運,給大人先生們拿來作載道的工具,一直到魏晉六朝,我們才第一次看到人們用小品文來說自己的話,然而引起了鬨笑和嘲諷,說自己話的小品文也就被埋在這鬨笑和嘲諷里,度着自己的暗淡的命運。
於是到了明末,我們又看到人們用小品文說自己的話。然而又引起了鬨笑和嘲諷,說自己話的小品文又被埋在這鬨笑和嘲諷里,外面又貼上「滿洲」皇帝禁書的封條,喘不上氣來,一直到新文學的起來,小品文依然在寂寞暗淡里活下去。
最近又有人說新文學的成功就是小品文的成功了,他們提倡小品文,提倡明末人的小品文,這使我高興,我自己想,不管怎樣,居然有人在鬨笑和嘲笑里注意到小品文終歸是好的;然而不久我卻發見他們作起斗方詩來,我才知道他們都是名士,只有名士才能把白話文里加上之乎者也,而美其名曰語錄體,在名士們自己搖頭擺尾之餘,恐怕很有一些陶然的逸趣,但在我們俗人看來,卻正像看一個猴子穿起人的衣裳來,忸怩作態,頂大的用處也不過催人嘔吐。明末的小品文是好的,但我們卻不願意看見死鬼在活人身上復活!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