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歷史小說
  3. 穿越到三國之我是高順
  4. 第十四章 初入漢都雒陽
設定

第十四章 初入漢都雒陽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穿越到三國之我是高順》最新章節。

論道之日後不久,鄭玄等一行便繼續啟程,因為一路皆是官道,眾人行進速度加快,五日後,一行車架便抵達了雒陽外。

京都雒陽,立城於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亦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雒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就天人共羨之神都。不愧為千古第一皇都!

雒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雒陽。雒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又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

漢光武建武元年,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邑。因漢以火德王,忌水,故去水而加佳,改洛為雒,自此更名為雒陽。

漢代京城雒陽隸屬河南尹,河南尹下轄21個縣,即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梁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共計約21萬戶,合計人口101萬人。

雒陽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是皇帝、王公大臣、貴族權臣的居所,而外城則為老百姓們生活的區域。「城」字其實是指內城的城牆,而「郭」字則指廣闊的外城的城牆。

內城和郭之間的,便是「里」,即平民百姓居住的郭區。而內城的巷道,被稱為「閭」,即門內的意思。「閭」和「里」是東漢時期城市的基本規劃制度,被稱為「閭里制」。

雒陽共十二座城門,分別為南有四門,由東向西依次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和津門,其北門東為谷門,西為夏門,直通北宮。東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東門、中東門和耗門,西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西門、雍門和廣陽門。

由十二座城門向外延伸,即有十二條道路,這十二條道路又被「郭」一分為二,即二十四街。

南門街道為北南走向,按城門名字,可分為:開陽門北大街、開陽門南大街;平城門北大街、平城門南大街;小苑門北大街、小苑門南大街;津門北大街、津門南大街;共計四座城門,八條街。

北門街道為南北走向,按城門名字,可分為:谷門南大街、谷門北大街;夏門南大街、夏門北大街;共計兩座城門,四條街。

東門街道為西東走向,按城門名字,可分為:上東門西大街、上東門東大街;中東門西大街、中東門東大街;耗門西大街、耗門東大街;共計三座城門,六條街。

西門街道為東西走向,按城門名字,可分為:上西門東大街、上西門西大街;雍門東大街、雍門西大街;廣陽門東大街、廣陽門大街;共計三座城門,六條街。

鄭玄等一行車馬自南面入雒陽外城,車駕自平成門進入雒陽內城。那映入眼瞼的是高大的城牆和巨大的城門,而在巍峨聳立的巨大城門背後,便是公元二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漢代的京都雒陽。進入城門後,宏大的雒陽城(內城)終於印入高順的眼帘,作為公元二世紀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雒陽城的莊重、宏大、繁榮無不給予着高順等一行人以衝擊。

如果說見識過後世千萬級別大都市的高順只是驚奇於一個在公元二世紀便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的漢文明之強盛的話,那常年生活在青州的孫乾、國淵、任嘏等人便是震驚於雒陽之大、雒陽之繁華,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痴痴的看着寬闊到足以八輛馬車穿行的青石板路兩側,各類店肆林立,過往行人馬車川流不止。

因為鄭玄是要直接進宮面聖謝恩的,所以鄭玄與眾人便在南宮前分開。

老僕將鄭玄的行李送到由高順之前將安排曹翔提前進京時已經安排好的位於永和里(雒陽東門達官貴人的居住區域)的宅院中去,孫乾等三人也一併住下。

鄭玄在沐浴更衣後便隨車駕自南宮朱雀門入南宮,在黃門的引領下,鄭玄來到了主殿崇德殿旁的章德殿面聖。

孫乾等人初到雒陽,三人商議着要出去逛逛。因為高順自己另有安排,便沒有一起前往,由管家曹翔安排了一個高氏留守雒陽且熟悉雒陽情況的家僕領着三人在城內轉轉。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