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天地奇王--漢武大帝
  4. 第一節 一朝天子一朝臣
設定

第一節 一朝天子一朝臣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天地奇王--漢武大帝》最新章節。

第二章

初立天地陰雲不避

hr/

|第一節|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宮中,劉徹從小就接受高規格的思想文化教育,由於他的兩位老師衞綰和王臧都是儒學大師,所以漢武帝劉徹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等他登基之後,朝廷內儒家學派官員開始抬頭,漢武帝也着手建立一個以儒生為基幹的國家人才體系。當時,漢武帝任用的丞相就是他從前的老師、儒學家衞綰。後來,他又將武安侯田蚡招到身邊,加以重用。田蚡也是個儒學擁躉。而且,田蚡志趣廣泛,慾望極多,進取心很強,與漢武帝性格極為相像。倆人有共同語言,因此漢武帝對他寵信有佳。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六月,因年老體弱,漢武帝免去衞綰丞相一職,讓他回家安度晚年。此時,竇太皇太后的侄子竇嬰又復出,接任丞相一職。田蚡被封為主管全國軍隊的太尉,成為大漢江山軍界頭號人物。竇嬰和田蚡受到重用之後,朝廷文武官員領導權全部落入儒學學派人物手中。為了能讓儒家學派又肥沃的發展土壤。竇嬰與田蚡竭力向武帝推薦儒生入朝。經過一番努力,他們先後推薦了衞綰擔任為御史大夫。武帝的另一位老師王臧為任命為郎中令一職,掌握了宮廷中首要職務。

消息一傳到地方上,全國的儒生都歡呼雀躍起來。當朝掌握政權的漢武帝是個竭力倡導儒家思想的人。儒

生們紛紛認為,儒學的未來一定會一片光明。他們多年壓抑下去的心情終於可以宣洩了。想到這裏,儒生便激動得睜大,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

漢武帝初登大寶,便舉行了一次規模宏大治國思想大討論。全國搞學術、研思想的學者都聚首在長安城,準備向武帝進獻治國思想。武帝將他們集中請進未央宮,然後按順序請他們來一個個與他交流。論對策的第一名是董仲舒。漢武帝坐在正殿上,看了看下面跪拜的董仲舒,他器宇軒昂,是個典型的儒生。於是武帝站起來,看着他道:「朕有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想煩先生解釋。從前三王五帝的時候,天下太平,到後來王道衰落,國家滅亡,這是不是天命如此?朕想取法上古,向堯舜看齊,不知這種做法有沒有用?夏商周三代受天命興起,他們的祥兆又是什麼?世界上災異為什麼會出現?人的年齡有壽夭,天性有好壞,這道理是為什麼道理呢?好有,圳現在希望國內淳樸之風暢流,法令能夠執行下去,刑罰減輕,奸佞改過。朕也希望百姓和樂,政治清明。如何才能做到修治整飭,從而達到雨露滋潤,百穀豐登,享受上天的庇佑和鬼神的陰騭,洋溢着的德澤足以施及四海群生,但不知道怎麼才能實現。」

董仲舒一聽年紀輕輕的小皇帝竟然能問出這,么專業而深奧的問題,很是震驚

,一方面是為武帝的學養所嘆服,一方面是是被「英雄出少年」的氣勢所震撼。一般人看來,這問題非常精深,難以回答。但董仲舒講學研究學問多年。已形成了一整套儒家治國思想。所以,對於武帝的問題,董仲舒都一一作答。他說:「陛下問的是天命和情性,這個愚臣便回答。但臣從《春秋》上得到證據,天人相應的確是存在的。」

武帝聽出玄機來,幾步轉回到龍廷中央,急切地道:「請繼續說下去。」董仲舒接着道:「國家如有亂事發生,上天會先以災害的方式警告。但只要世代不是太離譜,上天還是願扶助、成全的,只是人自己也要強力勉勵才行。強力勉勵於學問,則聞見博而智益明;強力勉勵於道,則德見隆而功日大。這些都是馬上能看出效果的事。」武帝若有所悟,不住地點頭。於是董仲舒繼續道:「所謂道,就是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仁義禮樂是推行道的工具。古代的聖人都已亡命,但他們的子孫卻可以過上幾百年的安寧生活,這就是禮樂教化的作用。從前,周朝厲王和幽王執政,周王朝衰落。但這不是王道的衰敗,而是厲王、幽王不遵循周道。後來宣王繫念先王的德政,興廢治亂,彰明文王、武王的偉績,周道又粲然生輝。所以說,國家的興衰在於人的表現,不是天命可以挽回。厲王、幽王是掌握不

了發展之道,所以衰敗。」

董仲舒見武帝還沉浸在無盡的思緒中,就趁熱打鐵道:「臣無數遍通讀《春秋》之後,發現了王道的根本出發點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正』。作為一個帝王,必須遵從天意,糾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要重用德教,減少刑罰的使用。因為嚴格的刑罰不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辦法。《春秋》上說,一是萬物之源,元是之本。元是大,一切事物都產生於『一元』。事物都是從先有大,然後派生它物。從『元』出發,才能正本清源。所以君王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海,四海正,則遠近一切莫不統一於正。這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行高恩重,智明意深,愛臣好民,可以說是一位好君主。但到現在,天地未應,祥瑞不至,這是因為教化不利,萬民不正的緣故,親代的不正之風依然殘存在本朝風土之中法令公布了卻奸佞迭出,已到不得不更弦易張的時候了。自漢朝廷建立以來七十多年時間裏,歷為帝王都努力建立治道,但都不成功,這就是因為應該改變教化方式而沒有採取實際措施的緣故。」

董仲舒說完這一席話,漢武帝心中極為暢快。在他心中,早就在醞釀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苦於自己思想不系統,不能全然表達出來。這次,

董仲舒用系統的儒家思想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武帝頓時心潮澎湃,感嘆大漢王朝竟然有這種奇才。武帝還沒有從第一個問題中跳出來,又欣悅地向董仲舒下了第二道制書,並請他寫成文字,以奏摺的方式呈上來。董仲舒受寵若驚,連忙恭維地道:「臣領旨,臣這就回去擬文。」說完,董仲舒就回去了。

幾天之後,董仲舒上奏了第二道對策,其中再次系統地總結了歷史上政治經驗,特別指出在秦朝以刑法統治國家,最終導致官員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犯法被處死的人比比皆是,犯奸作亂成為普遍現象。他最終總結,治國要以德為主體。要讓百姓有德,就必須教化。所以他建議武帝成立太學,作為教化國人的場所。董仲舒最後還寫道:「陛下如果能以考試和策問的方式引進人才,就可以實現三代的至治局面,聖上的英名就能與古代的明君堯舜相媲美。」武帝看完董仲舒的第二個對策,龍顏大悅,認為董仲舒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久,漢武帝又下了第三份制書給董仲舒,當中,武帝這樣說:「朕聽說善於談天的人必有人間的事做佐證。善於說古的人必在當世有應驗,所以我願意虛心接受先生的天人相應學說,接受歷史的教訓,改正以往的所作所為。先生即談論了治國的大道理,又分析了國家盛衰的原因,讓朕茅塞

頓開。現在想請先生講得透徹一些,朕將親自覽閱思考。」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趨吉避凶,從天師府開始》《重回年代趕海打獵》《玄鑒仙族》《宇智波帶子拒絕修羅場》《重生成陰鷙太子的心尖寵》《疫病之上》《古代農家養娃種田日常》【廢柴流小說】《北宋穿越指南》《噩夢使徒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