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6章尋找新的科研基地
1954年,在中關村的農田裡,中國科學院第一棟供科研使用的樓房建起來了。這棟樓房供近代物理研究所使用,這裏成為新中國發展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基地。
後來,在中關村又陸續建起了有關研究所的科研用樓,為新中國的科學城打下了初步基礎。中關村成了中國科學院新的發展研究基地。
中國科學院確定在中關村建立新的發展基地,是經過了多方商討,多次調查才最終定案的。在中關村方案之前,還有幾個方案,但都沒能成功。
中國科學院成立後,隨着科學事業的迅速發展,舊有的研究條件,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的要求。
因為這個問題,郭沫若曾經多次主持院務會議,討論研究基地的未來建設。當時在北京城內尋找發展基地已經是不可能了,未來的方向只有向城外發展。
1950年8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務彙報會上,院領導曾經提出可能作為新院址的地方有4處:
一是圓明園附近;
二是西郊公園附近;
三是海淀鎮以東,京綏鐵路以西,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北邊的土地;
四是西郊公園以南,阜成門外法國教堂以北土地。
院務會議決定由錢三強去清華大學請兩位建築專家,會同陸學善等到上述4處先行了解情況。
經錢三強等人的踏勘和比較,其他方案相繼否定,中關村方案獲得大家認同。後來,郭沫若又親自偕同幾位院領導前往中關村實地查看,並與各有關部門協商,最終確定了以中關村一帶為新院址,中關村成為了中國科學院的發展基地。
1951年2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會議討論了第一期基建計劃,決定近代物理所、社會所等在中關村建樓,當年年底即開工。
1952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長會議又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建築委員會暫行規程》,暫行規程指定吳有訓副院長為建築委員會主任,陶孟和、竺可楨為副主任,錢三強、曹日昌任秘書。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大宣武聖》【筆趣推文】《全職高手之我有一個背後靈》《大道之上》《愛發微博的我,成了職業通天代》《我能繼承角色天賦》《歷史人物的現代生活》《我在妖武亂世,武道成神》《斗羅:七殺驚絕世》《從長生苟到飛升》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