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全集(第十九卷·學術論著十一:糖史(二))》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第二章
甘蔗的原生地問題
上面寫完了「國內編」,現在開始寫「國際編」。在這兩編之間,必須首先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它與兩編都有關聯,這就是:甘蔗原生地問題。
我沒有專門研究過物種起源,我不知道,物種起源是一元論,還是多元論。但就淺見所及,同一種物,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而能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完全同時起源,這似乎是很難以想像的。換句話說,我是主張物種起源一元論的。對於甘蔗的原生地,我也是這樣去看的。
問題是:這個一元的產生地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對於這個問題,世界上許多國家研究甘蔗史的學者,意見有頗大的分歧。我在下面簡略地加以敘述。我按照歷史順序來講。但是這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問題,同許多學科都有聯繫,到現在也還沒有大家都承認的結論。我的簡略的敘述,與其說是想追求結論,毋寧說是想給學人以啟發,以思考的線索,期能共同努力,得到一步步更接近真實情況的看法——還不敢說是結論——而已。
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我想把外國學者同中國學者分開來敘述。把外國學者擺在前面,並非「崇洋媚外」,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研究的時間長,研究的人數多,而我國相對而言歷史比較短、人數比較少而已。
下面先談外國情況。
我的材料主要來自西方國家兩部同名為《糖史》的巨著,其他關於甘蔗和糖的專著和論文,其量大到雖然還不能說是「汗牛充棟」,然而已極為可觀,一般我不去徵引,因為無此必要。
這兩部巨著是:
1.Lippmann:GeschichtedesZuckers(《糖史》)
2.NoelDeerr:TheHistoryofSugar(《糖史》)
Lippmann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甘蔗原生地——他稱之為「故鄉」(Heimat)——問題;第二章《甘蔗和粗糖製造的故鄉》(DieHeimatdesZucherrohrsundderRohzuckerbereitung)。其中徵引極端繁博,我只撮要介紹一下。
BaptistaPorta(1539—1615年)主張,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個一定傳播圈(Verbreitungskreis),它的中心就被看做這種植物的「故鄉」。今天的科學家一般都承認這種學說,間亦有不同意之處。Grisebach認為,一個植物種(Art)的原生地就是在物質生活條件和它們的組織之間的完全的統一或一致的表現。引申出來的結論就是:不同植物的中心在地理上距離越近,因此氣候條件差別越小,組織就越相似,換個說法,在同一屬中產生出來的種就越多。
羨林按:我在上面曾講到植物產生一元論和多元論的問題。我是主張一元論的。Lippmann在上面敘述中顯然講的是一元論,與不佞之見相同。
Miquel、Decandolle和Hackel都認為,甘蔗所屬的那一群草類,至少有30個屬和420個種,完全產生於熱帶東南亞,絕大多數(即使不是全部)Saccharum屬的野生種生在東印度,特別指孟加拉,此地因土地肥沃,向有「印度花園」之譽。孟加拉古代被命名為Gaura或Gauḍa,此字源於guḍa,而guḍa義為「糖」。居民自稱Puṇḍra,含義為「來自紅蔗」。
實際上,人們應把孟加拉北岸恆河和雅魯藏布江入海處,一直到阿薩姆群山山麓,甚至喜馬拉雅山地區,在最廣義上,看做是最強有力的創造力中心之一。在這裏,大自然給予了植物適合於各種情況的條件,創造了世界上最複雜多樣的植物形態,至少有兩萬種完全以該地為「故鄉」的植物。此地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也是世界上雨量最充沛的地方。根據Grisebach的意見,此地是最適宜於甘蔗誕生和成長的地方。
根據較新的觀點和經驗,有關的情況遠比上述極有貢獻的學者們所想像的要複雜得多。DeVries在1901年就已經指出來,所謂一個「基本形式」(Stammform,formagenuina)的概念,一部分動搖了,一部分站不住腳了。因為一個「屬」(Art)只能當做一個眾多「次屬」(Unterart)的綜合概念來看待,它們不是從它派生出來的,不是同它們並存或者並存過的。今天存在着的眾多的植物形式和眾多的被我們培育出來的植物形式,對於它們是怎樣(Wie)形成(Werden)的,我們所知甚少。
Lippmann認為,這個意見對於甘蔗也是正確的。因為,儘管不知道有多少論文已經出版了,但是距離最後的結論還遠得很。
Lippmann又認為,當時被看做是甘蔗的「基本形式」的形式,不為人所知。出於生物體系學和形態學的原因在Saccharum諸種中也沒有一個可以被認為是這樣的「基本形式」。完全野生狀態的甘蔗也不存在。根據很多學者的觀察,可以肯定地說,在印度本地以及所謂「後印度」地區,在斯里蘭卡,在東印度群島和南洋群島,在新西蘭,都從來沒有看到什麼野生甘蔗。Cook和Forster的遊記和這種看法完全合拍。在社會群島、友誼群島、湯加群島、復活節島、在塔希提,只有人工栽培的甘蔗,都是為了嚼着吃,從不用來製糖。在婆羅洲、帝汶島、安汶島、馬魯古群島、巽他群島、菲律賓群島和Ladronen群島,也有同樣的情況。至於在交趾支那半島,在那裡當過三十年牧師的Loureiro說,那裡長着甘蔗,是在那裡栽種的。但是,這個說法沒有得到支持。正相反,有人說,在中國和附近地區沒有證據說那裡有野生甘蔗。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