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通信知識篇
  4. 莫爾斯和他發明的電報機
設定

莫爾斯和他發明的電報機

王月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莫爾斯和他發明的電報機

前文講過,在「薩利」號郵船上,傑克遜醫生對電流的奇蹟繪聲繪色的描述,使美國畫家莫爾斯對「電流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毅然決然把他的畫室變成電磁學實驗室,刻苦鑽研電磁學的理論。上述電磁學史上的一系列發現和發明,更使莫爾斯心馳神往。但是,他不僅是停留在再學習上,而是邊學邊干,要闖自己的路,讓電流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讓電傳報。

莫爾斯跨進電磁學的大門之後,由於反覆實驗,難關重重,屢遭失敗,後來竟耗盡他的家財,使他貧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開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後又不得不重操舊業,拿起畫筆來維持生活。儘管如此貧困,他還是要省下些錢購買電磁實驗用具,始終沒中斷實驗。別人難以理解,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但對莫爾斯來說,很明確,他就是為了要實現他的夢想,讓電流創造奇蹟——沿導線快速傳送信息,讓電流成為人類社會中最可愛的「綠衣人」、最理想的「隱形信使」。

其實,在莫爾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試圖用電流傳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發明了電磁鐵以後,有人就想用電磁鐵打鈴的辦法來傳送信息。電鈴就是一種最簡單的用電來傳送信號的設備。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的信號,就是通過電鈴來傳送的。

1833年,號稱「數學之王」的德國科學家高斯和最早製成電流表的德國科學家韋伯,開始研製成一種電磁式電報機,並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架設了電報線。他們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轉的磁針來傳送信息。兩位科學家商定了一種「密電碼」。例如磁針向右擺三下,再向左擺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擺一下,再向左擺三下代表字母b……就這樣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打通了電報。現在看,這樣簡單的電報機如同兒童玩具,但在那時,可算是大科學家們了不起的發明了。後來,他們還興緻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韋伯的物理實驗室之間,架設了第二條較長的電報線路,經過實驗取得良好效果。

為了推廣使用,兩位科學家後來找到德國萊比錫鐵路局,建議在鐵路上使用電報來快速調度火車。但是鐵路局一位官員說:「電線架在空中太難看了,必須埋在地下。」由於當時把電線埋在地下很困難,著名的科學家高斯和韋伯的這一項新發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國科學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發明了可供實用的電報機。

人們不禁會問,前文講到美國第一流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機,怎麼現在又出現德國的、俄國的電報發明家呢?其實,這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是常有的事。當科學技術、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條件成熟,時代需要某項發明的時候,必然會在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出現該項發明的發明家。問題是看誰的發明更先進,能走向世界,風行全球。

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與眾不同,這首先在於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筆記本里這樣寫道:「可以驟然切斷電流,使它產生電火花,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另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可以結合起來,代表各種數字或字母。數字和字母可按順序編排。這樣,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而遠處的儀器就可把信息記錄下來」。由此,便在他腦海里浮現出電報機的雛形。於是,他不斷購買電磁儀器,進行研究實驗,傾家蕩產在所不惜。

終於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國科學家希林格設計成一台實用的電報機的時候,莫爾斯在美國也研製出電報機的最初樣品。莫爾斯一馬當先,於1838年又發明了用「點」和「劃」組成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莫爾斯電碼」。由於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方便實用,1844年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建成了第一條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城,全長64千米的電報線路(架空明線)。從1851年起,莫爾斯的電報系統應用在美國的鐵路線上。

這裏需補充說明的是,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投入社會使用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從41歲開始改行研究電報,到50歲獲得成功的莫爾斯,當他帶着自己的發明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向美國國會申請3萬元資助,架設一條長達64千米的電報線路時,一開始竟受到冷遇,美國國會拒絕了他的申請,懷疑他是否能研製出第一流的科技產品。當莫爾斯掃興返回他的故鄉紐約時,窮得只有1元錢了。

然而,一貧如洗的莫爾斯並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賣畫的收入維持生活,並繼續研製他的電報機,使它更加先進。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