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基層工會的經濟技術工作
基層工會經濟技術工作概述
一、工會群眾生產技術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內容
工會群眾生產技術工作是指工會通過對職工生產活動進行組織、引導和協調管理,調動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活動。它有利於企業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職工素質,增強企業活力。工會群眾生產技術工作是工會主要經濟活動之一,它對於全面履行工會的社會職能和調動職工積極性,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進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會群眾生產技術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職工技術協作、合理化建議與技術革新活動、勞動模範工作等。
工會群眾生產技術工作的這些內容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聯繫在於,它們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調動廣大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為加快企業的建設和改革,把企業推向市場,發展社會生產力而進行的群眾性實踐活動。其區別在於,他們的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有所不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1.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原則及其主要形式
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是職工群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趕超先進,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應遵循以下原則:
(1)應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個中心來進行,每一個具體的企業,就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來確定競賽的具體目標;
(2)堅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原則,它體現勞動者之間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係;
(3)有利於職工參加的原則,體現廣泛的群眾性;
(4)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使競賽成果與職工的政治榮譽與物質利益有機結合,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長期來,各級工會組織創造出許多勞動競賽的有效形式。根據勞動競賽的實際情況來看,競賽的形式大致有:
①同工種、同業務競賽,這種形式的競賽,其競賽的內容基本相同,可比性強,便於互相學習和交流經驗,也適合於一些單項內容的競賽;
②上下工序協作競賽。這是同一產品上下工序之間開展競賽的一種形式。使每道工序按時、按質和按量地均衡生產,使生產過程環環緊扣,從而保證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③科室業務競賽,這是組織科室技術人員和幹部參加競賽的一種形式。比如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攻關,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2.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開展勞動競賽
新形勢下,勞動競賽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為企業參與競爭服務。
(1)勞動競賽的模式向企業需要靠攏。過去計劃經濟下進行的競賽模式往往是隨着一年不同的月份,自上而下統一布置。如年初的「開門紅」,5月的「紅五月」,7月的「戰高溫奪高產」,等等,聲勢浩大,場面熱鬧非凡。應該承認,昔日勞動競賽對企業生產的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流於形式,實效性、針對性不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更好地針對本企業當前生產經營需要,確定小型、多樣、實效的競賽模式。具體來講,一般競賽規模較小,如在企業內部區別不同工種、不同崗位,開展小範圍的競賽,強化了參賽者的同一性、可比性,便於競賽開展。競賽實施的時間要短,如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上的一個難點,突擊一段時間,達到預期目的後競賽即結束。競賽目標要明確,操作性要強,如用銷售額、搶修設備、降低某種原材料消耗等實施專項競賽,從而加強競賽的針對性,使競賽收效更為顯著;
(2)勞動競賽的指導方針要向提高職工素質方面轉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往往以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作為目標,號召職工加班加點,大幹苦幹,在勞動競賽上,很少考慮競賽本身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產量不再是決定企業興衰的唯一因素,科學管理、職工技術素質等方面對影響企業效益的比重逐漸加大。因此,勞動競賽要以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等為內容來開展,競賽更加註意職工智力資源的開掘,而不僅限於體能的挖潛;
(3)勞動競賽必須向經營、流通、信息、科技方面發展。改變以往只局限於生產領域的範圍內開展競賽,而且參賽人員也必須從局限於生產工人向企業全體職工參加,使職工人人為企業競爭服務。
三、職工技術協作工作
1.職工技術協作的意義和原則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