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懺悔錄》:讓全人類震驚與思考的人性小說
〔法國〕讓·雅克·盧梭
【作者簡介】
讓·雅克·盧梭(1712~1778年),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法國啟蒙,左動中最富民主傾向的代表人物。
盧梭生於日內瓦一個鐘錶匠的家庭。他生而喪母,但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10歲時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師那裡,兩年內學會了拉丁文。13歲至15歲時他在一個暴虐的鏤刻師的店鋪當學徒,遭受很多磨難。兩年後他終於棄職離鄉,來到法國,開始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1749年,盧梭的應徵文章《論科學與藝術》獲獎。這雖使他一舉成名,卻也逐漸顯示出他同其他啟蒙主義者在思想立場上的分歧。其後,他漸漸地與百科派決裂了。在法國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過的幾年是他文藝創作生涯中碩果累累的階段,他的四大名篇《新愛洛綺絲》、《民約論》、《愛彌爾》、《懺悔錄》中的三篇問世於此時。他晚年時在巴黎離群索居,《懺悔錄》一書於此時完稿。1778年,盧梭死在一個侯爵的莊園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他的遺體於1794年以隆重的儀式移葬於巴黎先賢祠。
【背景介紹】
該書作者盧梭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文學家。18世紀,封建貴族統治的法國,要求民主、平等的呼聲日漸高漲,盧梭在長期的流浪生活中,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現實,深切地感受到專制統治的不平等,他對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發出了憤怒的抗議。《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愛彌兒》的發表,表達了盧梭激進的民主主義思想,在社會主義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在博得社會好評的同時,也受到了宗教勢力和貴族統治階層的謾罵和禁錮。盧梭本人遭當局迫害,被逼逃亡。這中間,他完成了最能代表盧梭真心感受和思想的,也是最為世人熟知的自傳——《懺悔錄》。
《懺悔錄》中,盧梭以極複雜的心情和極生動的筆觸坦率地講述了自己善與惡,美與丑、罪與罰的一生。他在稱頌自己熱愛自由、同情弱者、理想崇高、本性善良等種種美德的同時,又坦述了自己惡意作弄、沉溺女色、拋棄子女等種種惡行。書中,盧梭還曆數了寄人籬下的非人待遇,進入社會後的被歧視和虐待以及種種他耳聞目睹的黑暗與不平。
《懺悔錄》被公認為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對之後的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盧梭開始了一個時代。
【內容概述】
讓·雅克·盧梭,1712年出生於日內瓦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鐘錶匠,母親是牧師的女兒。母親因為生他難產而死。他兒時對書有一種罕見的興趣,崇拜希臘和羅馬的先賢。盧梭也有一些缺點,貪吃,喜歡惡作劇。性情溫和柔靜,懷有愛人之心,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愛。11歲那年,盧梭喜歡一個22歲的姑娘,但她並未在意,盧梭感到十分氣憤。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我有一枚命運魔骰》【平凡中文網】《成為神明的我只錘奇觀》《從機械師開始無限轉職》《致命打擊:槍火遊俠傭兵路》《在北宋當陪房》《壞了,被蛇蠍美人撿漏了》《惡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四九看書】《志怪書》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作品(上)》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