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20.《哈姆雷特》:藝術天才創作的世界著名悲劇
〔英國〕威廉·莎士比亞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年)是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有關他的生平簡介,在上文《李爾王》這篇文學名著時已經作了介紹,這裏不再重複。
【背景介紹】
《哈姆雷特》這部作品創作於1601年,它是莎士比亞創作生涯中最輝煌的第二時期創作出的最成功的悲劇。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值伊麗莎白統治末年,這是一個充滿着激烈鬥爭的時期,現實的主流是資產階級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這使莎士比亞滿懷着實現人文主義理想的信心。
而另一面,是封建勢力的反撲,這使莎士比亞憂心忡忡。前者成為《哈姆雷特》的主題基礎,後者成為這部悲劇的氣氛的基調。正像莎士比亞在劇本中說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的模型」。
莎士比亞以文藝復興時代複雜而激烈的生活內容為血肉,以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為靈魂,借用「王子復仇」故事為軀殼,創作了這部具有巨大典型意義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英國的社會現實。
【內容概述】
哈姆雷特的父親(丹麥國王)死後,王后便和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狄斯結了婚,而且這位王弟又繼承了王位。
哈姆雷特對於母親的行為不滿意,同時對於父親的突死也起了疑心,但是他所不滿甚至憎恨的人終究是他的母親,因此他不知所措,開始心情憂鬱而且厭世。在一出悲劇就要開場的同時,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聲稱自己正在招募兵丁,「要用武力和強迫性條件,奪回他父親所喪失的土地」。
經過丹麥朝廷使臣的交涉,王子受到了其叔父也就是當時的挪威王的一頓訓斥,這使他本身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實力尚沒有成熟,於是他便立即調轉矛頭,借道丹麥去攻打波蘭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被迫成為站姐後[娛樂圈]》《寒門貴女》【言趣閣】【泡書吧】《東京:超凡寄生》《捻轉步舞曲[花滑]》《我的師妹不可能是傻白甜》《國醫》《詭秘之主》《三塔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