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尚,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斯特魯維:俄國天文學的奠基人
19世紀,方位天文學進入天體物理學時代。天體物理學標誌着人類探索宇宙的新進展,這是一次質的飛躍。
在觀測天文學中,恆星視差的發現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什麼是恆星視差呢?正如天才的布魯諾所預言的那樣,恆星不是看起來一成不變的,它們也在移動,不過恆星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在基礎觀察階段,尤其是用肉眼,是無法看到這些移動的。
英國的天文學教授布拉德雷想證明恆星視差,但是卻沒有成功,然而卻意外地發現了光行差。他所能分辨的精度相當於離1萬米之外看一根1米長的棍棒。可是恆星離我們出奇的遙遠,單憑發現光行差所能分辨的精度根本無法準確地識別行星視差。
恆星視差,就是地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問題。在觀測天文學階段,這是一道難題。1834年,德國血統的俄籍天文學家斯特魯維着手研究這一問題。
斯特魯維於1794年出生,他一直學習的是文科課程,以至到了30歲時還是語言學的准博士生。1825年,31歲的斯特魯維遞交了一篇論文名為《傑爾賓特天文台的地理位置》。就是這篇論文被導師們所欣賞,理科教授予以承認,從此,他開始了真正熱愛的工作——天文研究的生涯。
斯特魯維用自己新制的天文望遠鏡觀測織女星,天文學中稱阿耳法星。整整觀測了三年,他發現了織女星0.25角秒的周年視差。同時,1784年出生的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也在觀測視差。
他使用的方法比斯特魯維更為先進。所以他的測量也更加準確。他使用了測量被測恆星與它附近恆星之間夾角的方法。斯特魯維的方法是:選定了一個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觀測,然後隔一段時間就在同一地點再觀測。這樣就會發現恆星的位置發生了移動。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維持女配的尊嚴》《優俊高手轉生到了賽馬娘世界》【手打小說網】【小說迷】《全民諸天三十年後》《我靠彈幕成為柯學傳奇》《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松田的酒廠二周目》《別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