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安東·拉瓦錫:化學科學的奠基人
安東·拉瓦錫,法國著名化學家。他是「氧化說」的創始人,對燃燒問題做過一系列實驗,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他於1743年出生於法國巴黎。
18世紀以前,化學發展極為緩慢。在拉瓦錫生活的18世紀中後期,化學也還只處於「搜集材料」時期,人們只是把它看做製藥業的副產品,戲稱為「丫環」,而且還是一個笨頭笨腦的「丫環」。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水可變木」、「水可變土」。拉瓦錫對此表示懷疑,他決心用「事實來說話」,用實驗來說明問題。
他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安上一個體積很大的蒸餾瓶,然後把冷卻後的蒸餾水灌入一個大燒瓶中,封好瓶口,稱好重量,放在酒精燈上日夜加熱。加熱到第25天時,水開始混濁,27天時出現了固體微粒,30天以後瓶內出現了沉澱物,人們可能就是據此認為「水可以變土」的。但是拉瓦錫經過冷靜分析後認為這是一種「假象」。他在加熱到30天以後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加熱,直到第100天時才停止。
加熱停止以後,拉瓦錫將冷卻後的燒瓶和蒸餾水稱了一下,它們的重量與加熱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然後他又把蒸餾水單獨稱了一下,也與加熱前相等。他又把渣滓和沉澱物的重量稱了一下,共1.74克。當拉瓦錫再轉過頭去稱空燒瓶的重量時,他驚奇地發現正好比加熱前輕了1.74克!
「百天實驗萬歲!」拉瓦錫和他的助手們歡呼起來。這個實驗顯然證明了「水變成土」的假說是不正確的,水蒸發後沉澱下來的「土」來自容器而不是來自水。
拉瓦錫的這個實驗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傳說的觀點不斷遭到人們的懷疑,科學家們競相用實驗去驗證傳統的理論。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權威理論,即認為物質之所以能夠燃燒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燃素」,物質燃燒時,它本身所含的「燃素」就跑了出來。即使本身不含「燃素」的物質,如果吸收了「燃素」,就可以燃燒。「燃素說」已經統治了化學界100年之久,很少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然而,拉瓦錫卻從不準備對前人的理論原封不動地接受,對「燃素說」也不例外,他準備用實驗來說明問題。從1772年開始,他就着手研究燃燒問題,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
1774年,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列通過加熱氧化汞製備了氧,並用老鼠和植物進行了氧的特性實驗。但他未能擺脫「燃素說」的束縛,認為這是一種「無燃素氣體」。這年8月30日,拉瓦錫收到了瑞典化學家舍勒的一封信。信中舍勒建議他做一個能得到一種「火焰空氣」(實際指的是氧氣)的實驗,但拉瓦錫對這封信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10月,普利斯特列訪問巴黎,拜見了拉瓦錫,向拉瓦錫介紹了自己發現「天燃素氣體」的實驗。拉瓦錫又想到了舍勒的「火焰空氣」,這時他才開始對這類實驗重視起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百位世界傑出的科學家(上)》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