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spanclass="xx1"6.1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span
當代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為西歐新興國家開闢了廣大的活動領域。市場的擴大又激發了從18世紀中期的英國開始,然後遍及西歐各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一個世紀以後,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了。」「(新的)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
進入20世紀以後,全球化的進程加速進行。除了商品的國際貿易,又開始了資本的國際流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資本國際化又有了新的發展,除了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的國際化,生產資本的國際化也迅速發展起來。
於是,如何處理對外經濟關係,就成為發展中國家必須面對的重大戰略問題。
「二戰」後,發展中國家處理本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關係有兩種基本的範式:內向型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前一種經濟的初始狀態是閉關自守,避免與西方國家進行交往。然而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閉關自守是完全不可能的,於是早在「二戰」後初期,發展中國家就紛紛放棄閉關自守政策,開始同發達國家做生意。不過,其中多數國家與發達國家做生意的目的,並不是各自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共同發展,而是通過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儘早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取代原來的進口品。後來的歷史經驗表明,採取這種「進口替代」戰略並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到20世紀後期,多數發展中國家效法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四小龍」的成功做法,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外向型經濟也有低級形態和高級形態之分。其中的低級形態是在適度保護下努力增加出口,被稱為「出口導向經濟」,高級形態則是充分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的開放經濟。
表6.1對外經濟關係的分類
進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戰略和出口導向(exportoriented)戰略都是後進國家在追趕先進國家時採取的戰略。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對外經濟戰略只是關注的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它們在配套政策,主要是貿易保護政策和匯率政策上有着各自鮮明的特點(表6.2),所取得的結果有極大的差別。
表6.2兩種對外經濟戰略的配套政策
具體來說,進口替代的基本做法是:根據歷年進口數量,確定具有龐大國內市場的進口產品。然後,鼓勵本地生產者運用引進的技術進行生產。最後,通過設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同時輔之以本幣高估的外匯政策,用政府優惠政策降低國內生產的高額創業成本,使目標工業的投資者有利可圖,使本國生產的產品取代進口品。
出口導向戰略着眼於在政府適度扶持下,促進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贏得國際市場。它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通過周期性地進行本國貨幣貶值,維持一個使國內生產者在國際市場出售農產品、製成品和勞務時有利可圖的低匯率;第二,對某些出口產品提供補貼,引導生產者在擴大出口能力方面進行投資,同時以免稅、出口退稅、零部件進口稅返還、降低利率以及其他辦法補償出口商,幫助其克服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第三,採取「適度」而非「高度」保護的貿易政策,使國內企業不至於因過度保護而放棄開拓出口的努力,轉向價高利大的國內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出現最早的國家之一,歷史上同世界各國有廣泛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載入史冊的「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豐碑。但是,從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四年(1371)頒佈《禁海令》起,明朝就把實施海禁作為基本國策,嚴禁軍民人等從事海外貿易,甚至規定「寸板不得下海」,違者處以殺頭等重刑。16世紀,西歐國家開始了航海時代,但逐漸衰落的明朝卻實行了嚴厲的閉關自守政策。到了清朝,繼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施行「海禁」,禁止船隻、人員、貨物的出入。
明清兩代近500年的閉關自守,嚴重阻礙了中國吸收世界文明進步的成果。而在這一期間,西歐封建制度瓦解,資本主義各國國內市場的形成和國際市場的開闢,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與中國的停滯落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793年,產業革命已經在西歐國家興起。英國國王派出以G.馬嘎爾尼(GeorgeMacartney)伯爵為首的使團出訪中國,要求與中國建立通商貿易關係。中國的乾隆皇帝回答道:「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拒絕了通商的要求。
乾隆皇帝對英國通商要求採取這種拒斥態度,除了無知,還自恃在清王朝統治下,中國經濟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17世紀中後期到18世紀末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統治下的中國被稱為「康乾盛世」。殊不知這只是專制國家的落日餘暉。而在同一時期,西歐國家經歷了由啟蒙運動促成的思想大解放和經濟社會體制的深刻變革。在制度變革的推動下,以英國為先導,在18世紀中期開始了席捲西歐的產業革命,完全改變了有關國家的社會經濟面貌。中國也從此告別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逐漸淪落為「東亞病夫」。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後》《馥欲香片》《災變卡皇》《白衣披甲》《赤心巡天》《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我在古代搞文娛》《金手指是深宮老嬤[紅樓]》【筆趣閣】《詭秘之主》
《中國經濟改革進程》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