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spanclass="xx1"3.4增量改革的成就和不足/span
市場取向的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1978~1990年的12年中,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6%,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86%,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2%(見表3.5和圖3.2)。
表3.5中國經濟增長情況(1978~1990)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各年)
圖3.2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情況(1978~1990)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CEIC
對於中國改革為何取得很大的成就,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轉軌卻往往達不到預定目標,學術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曾經有過熱烈的討論。當時大多數經濟學家把這些國家的改革或轉型區分為「休克療法(shocktherapy)」[或稱「大爆炸(bigbang)」]和「漸進主義(gradualism)」兩種主要類型,認為蘇聯和劇變後的俄羅斯採用前一種做法,結果出現國民經濟的嚴重衰退,隨後長期陷於進退維谷的困境;而中國採取後一種戰略,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上面這種以改革速度作為主要標尺的分析方法,至少對於中國經濟改革並不具有解釋力。只要具體地考察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就可以看到,中國最成功的改革如農村「包產到戶」的改革是進行得很快的,而最為「漸進」的國有企業改革卻乏善可陳。
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2000年在總結中東歐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策略時,提供了與上述「休克療法」和「漸進主義」的二分法完全不同的分析框架。他指出,「休克療法」和「漸進主義」二分法隱含的標準是變革的速度,而速度快慢顯然不應當成為衡量轉型成功與否的尺度。他認為,從純粹形態上說,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有兩種戰略;其中,戰略A又稱私有部門有機發展戰略(thestrategyoforganicdevelopment),其主要任務被規定為創造有利條件使私人部門能夠自下而上地成長起來;戰略B又稱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戰略(thestrategyofacceleratedprivatization),其主要任務被規定為儘可能快速地把國有企業改製為私有企業。
表3.6科爾奈論兩種轉軌戰略的主要特徵
數據來源:科爾奈:《〈通向自由經濟之路〉出版十周年之後的自我評價》,班穎傑、王珊珊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第5期。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好感度拉滿後我成了黑月光》【抖音書屋】《年代:我有一扇兩界門》《大道朝天》《1979黃金時代》《這個武神太極端了》【筆趣讀】《聖拳!》【榮耀小說網】《萬人嫌假少爺重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