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文學藝術家
  4. 控訴吃人的社會
設定

控訴吃人的社會(1 / 2)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控訴吃人的社會

曾幾何時,屋裡昏黃的燈下留有魯迅勤奮耕壇的身影,那是他正在描寫古老的碑帖。

長夜就此逝去,他感到生命也慢慢地消逝了,一種在混沌的人世找不到出路的難耐的寂寞攫住了他。

有一天,他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錢玄同來了,一坐就坐到三更半夜。魯迅稱這位同學為「爬翁」,因為他們一起在東京聽章太炎講課時,錢玄同很不安靜,喜歡在席地上爬來爬去。錢玄同則因魯迅不修邊幅,喜歡凝神冷坐,給他起了個綽號「貓頭鷹」。

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是那種可以傾心談笑的老朋友。錢玄同留日回國後,在浙江、北京等地從事教育工作,不久就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又兼任《新青年》的編輯。

這天晚上,他將手提的大皮夾放在破桌子上,脫下長衫,在魯迅對面坐下,翻看他的那些古碑的抄本,發出質問道:

「你抄了這些有什麼用?」

「沒有什麼用。」

「那麼,你抄它是什麼意思呢?……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

魯迅明白他的意思了,錢玄同正在和陳獨秀辦着《新青年》,需要尋求支持的力量,希望魯迅也能參加到他們的戰鬥行列中去。

可是魯迅心底是有疑慮的,他很懇切地告訴錢玄同: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的,並不感到將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魯迅想得總是那麼深沉,在這個傳統、腐朽的國家裡,把人們關在密不通風的鐵屋子裡,想把酣睡的人們喚醒,是那麼容易的嗎?就算是喚醒了,也不一定能打破這鐵屋子,獲得生的希望。那麼,清醒地意識到行將死亡,會更痛苦。

然而錢玄同想得似乎比魯迅要樂觀一些,他說: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他的這種樂觀情緒感染了魯迅,因為事實上他從來沒放棄過自己的希望,儘管他還不知道在哪裡。現在他想,或許《新青年》就是這樣的希望,於是他答應了寫稿子,並加入這個編輯部一起商量工作。

那時候正是白話文學剛剛提倡,胡適和陳獨秀等人希望以此來拯救中國人的精神,但是封建守舊勢力是強大的,文言文和白話文正在對壘中。

魯迅開始醞釀自己的小說了!

他小的時候在讀《二十四章圖》和《鑒略》的時候,就對裏面很多令人恐怖的記載驚訝,結果這些東西卻被一直當做是合乎道德和禮法的。後來看了《資治通鑒》等大量正史和野史,裏面有不少「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描寫。他在反覆的思考中發現:「中國人簡直是食人民族」!於是,他要用筆控訴這個吃人的罪惡的封建制度!

這時,他的那個發了瘋的姨表兄弟阮久孫的影子又在他眼前晃動起來。阮久孫本在山西一帶做小官,但後來得了「迫害狂」症,總覺得一些外商、同僚們要謀殺他,這實際上是一個在封建勢利場上快要被別人吞掉的犧牲品。

其實,在魯迅身邊,除了阮久孫這樣被迫害而瘋的人之外,還有着不少的叛逆者。比如他年輕時的老師、革命家章太炎,當他因《蘇報》案入獄,刑滿釋放後,赴東京流亡時,就自稱「瘋癲」、有神經病。

魯迅憐憫無辜的被迫害者,也更尊敬勇猛的叛逆者。被迫害發了瘋的狂人,以及自稱是「瘋癲」的叛逆者,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他胸中開始融到了一起。

1918年4月,他寫成了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筆下的主人公狂人形象,既顯示出封建制度對人殘暴的迫害,又展開了不屈的抗爭,並且緊緊地扣住了「吃人」的主題。

1918年5月,刊載《狂人日記》的《新青年》第4卷第5號出版了,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作品以一種驚雷駭電般的激情橫空出世,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歷史,這是一篇對封建主義充滿正氣和勇敢的宣戰書。

除此之外,魯迅還發表了一批祈禱,如《夢》、《愛之劉》、《桃花》,抒發了他對新的理想的追求,與詛咒和誣衊新詩創作的國粹派針鋒相對。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頭條書屋】《港島風雲再起》《維持女配的尊嚴》《被迫成為站姐後[娛樂圈]》《我!清理員!》《我靠彈幕成為柯學傳奇》《紅樓之平陽賦》《高武紀元》【小黑書】《回到過去做財閥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