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其他小說
  3. 誰在背後喊我
  4. 16. 土裡的蜈蚣知道什麼時候來風雨
設定

16. 土裡的蜈蚣知道什麼時候來風雨

徐社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爺爺像一條土裡的蜈蚣一樣,知道什麼時候要來風雨。

現在要說說天下形勢。當時天下大變,日本人打下了中國華北,眼看又要來到長江邊我們母山和三公山這裏。很多人家都人心惶惶,籌備東籌備西。此時,太爺爺什麼也沒顧,先前六個月就到了山後的李道士家,兩人原本冤家,卻秘密商量起了用道法卻鬼兵的事。兩人商量妥了,為了對付在中國橫行霸道的日本兵,兩人各自去兩座山,請動10萬陰兵。可辛苦了一大通,人瘦了一大截,事不成功。

太爺爺在家裡對着太奶奶嘆息道:「十萬陰兵還沒盡數,現在,就看我家昌年這次去了!」

太爺爺這話,只有我家太奶奶能聽得懂。

太奶奶對我說,其實太爺爺知道昌年要死,太爺爺順勢派他從陽間到陰間去請兵去了。在他的眼裡,人間和陰間一樣重要,人不分死活,人最最重要的靈魂,還有就是,家族和國家不能滅亡。太爺爺又獨自到自己的密屋,在那裡,他把那些田地里死去的泥鰍、黃鱔、螃蟹、蝦米收羅起來,作法讓它們成兵,好到時候調配。兩個道士都嘆無奈。他們心憂天下,心憂故土,大難當頭,天下之人各顧自家性命,人心惶惶,各奔東西,只有道教傳人,守着本土,守着根本。道教,是我們中國人本土宗教,它能挽救天下黎民於水火嗎?

漢卿賤賣了家裡的幾畝田地,買了些糧食和衣物備着,防止到時候沒吃的沒喝的。老大昌年已死,老三河野被逐,現在,漢卿就管理着家裡事務。家裡的事務屬於人間,太爺爺管的是陰間。說也好笑,在日本人要來的最混亂的歷史時期,那韋四海和昌年家的老婆做成了一家,住在我家祖屋裡,作為我韋家一支脈存在着。國難臨頭,人世聚合,自有千秋,其中奧妙,難以盡言。太爺爺太奶奶也裝孬,隨他們去。那韋四海買了幾把土銃子,放在家裡,壯膽、防身。太奶奶說起這事,也嗟嘆,道:哎,這事也是沒有辦法,哎,這就跟那地里的生薑瓣子一樣了,歪就歪吧,反正歪得了,就讓它歪着長去了。那害人、埋人的事,還沒過一年,就被人忘記了,這葉四海就倒插柳上了門,改姓,姓了我們韋家的姓,叫做韋四海,從此在我們大韋莊生活。韋四海是個能人,殺豬、做豆腐、做泥瓦匠活、養魚、養雀子,樣樣都行,我們村子也離不開他這個能人。後來,他們又添了兩個小伢子,排在昌年的一雙兒女後面,一共四個孩子,人丁興旺。

太奶奶說,太爺爺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麼有銳氣了,已經學會了閉眼與世界上的各種人事相處了。不過,多事之秋,不曉得他蟄伏下來是要做大事,還是真的與世無爭。

大家還住在一個老屋裡,名分上還是一家,可實際上已經大不一樣。裏面的東西被偷換了,就好像是蛇在焐烏龜的蛋。

他們那邊有什麼喜慶事,他們喜慶他們的,我們這邊過我們的日子,大家不相往來。昌年已死,一個女人,本來就是一個外姓,一個外姓再招一個外姓來,那就更遠了。但是,他那頭的前兩個孩子,還是我們韋家的人,這個一點也不含糊。我們還認他們做韋家的後代。

之後就是鬼子到來,國家風雨飄搖,本地鬼哭狼嚎。鬼子說來就來了,刀尖閃着寒光,頭上戴着狗屎帽子,耳朵邊還有兩塊布帘子,氣勢洶洶的,人人都害怕。太爺爺和山後李道士要做一件震驚天下的事,沒有成功,他們沒有足夠數量的陰兵來抗擊鬼子。他們努力過,組織了抵抗,但都偃旗息鼓,暗自嘆息,天象叵測,陰兵沒動。天不助人,鬼也不助人。不曉得是他們道痕不夠,還是天時不濟,他們在鬼域還沒有號召力,昌年作為使者去了陰間,似乎也沒有效果。太爺爺沒有放棄自己的功法習練,他不再出門,而是閉門獨居,日夜冥想,仍想着做那些不可做的鬼事。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