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歷史小說
  3. 實話三國
  4. 十應催詔蔡邕官升三階,討奸賊曹操檄召諸候
設定

十應催詔蔡邕官升三階,討奸賊曹操檄召諸候

《實話三國》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話說蔡邕,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少年時即博學多聞,喜歡文學、數術、天文、經文、音樂,曾拜著名學者、太傅胡廣為師。

蔡邕孝敬父母,疼愛晚輩,和睦親鄰,佳譽遠播。其母卧病三年,蔡邕床前伺候,不論盛夏還是嚴冬,天氣如何變化,都沒有解過衣帶,七十天沒有睡過覺。母親去世後,就在墓旁搭建一間草屋守孝,一動一靜,都遵守禮制。他與伯、叔及其堂兄堂弟同居,三代沒有分家。他把獨生女兒蔡琰視為掌上明珠,傾心教誨,聞知蔡琰被番邦所擄,悲痛至極,七天七夜閉門不出。一隻兔子很馴順地在他住宅旁邊跳躍,又有木生連理枝,遠近的人都覺得奇怪,前來觀看,無不稱讚其品行高尚。

蔡邕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多才多藝,傾慕朝野。他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所作賦文大多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重,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當代抒情小賦的力作。他表現男女情愛的小賦,風格大膽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

蔡邕曾收集漢朝歷史,編撰史書,因李傕作亂大多散失,只有《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及《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執》,加上祝文、章表、書記等文體共一百零四篇流傳當世。蔡邕詩歌流傳有四百多首,但由於當時戰亂連年,沒有保存原稿,均由其女蔡琰憑藉驚人記憶力默寫而出。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藏書載數車贈送王粲後,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卷。蔡邕散文長於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靈帝命工匠修理鴻都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帚蘸白石灰粉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亦通經學,熹平四年(一七五年)有感於經籍距聖人著述時間久遠,文字錯誤頗多,被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學子,於是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等人,奏請正定《六經》文字,靈帝予以批准。蔡邕便親自用紅筆寫在碑上,讓刻工刻好立在太學門外,這就是中國第一部石經「熹平石經」(又稱漢石經、一體石經)。碑新立時,來觀看及摹寫者眾多,一天之內,車子就有一千多輛,街道也因此堵塞。後來儒者學生,都以此為標準經文。

蔡邕還擅長音樂,精通音律。在陳留家鄉,有個鄰居準備酒菜請他赴宴。他剛到門口,便聽到一股暗含殺氣的琴聲傳出。蔡邕懼怕,轉身而回。請他的人告訴宴客主人:「蔡先生剛來,到門口就走了。」蔡邕向來被鄉里人尊崇,主人感到非常奇怪,連忙追趕上蔡邕,問起至門不入的原因。

蔡邕說:「吾平日和睦鄰里,未曾與人結怨,為何謀害於我?」

主人大驚:「等你未到,只是早一會開宴,怪罪我客人未到便已開宴也就罷了,謀害之事從何說起?」蔡邕這才說出原因:「吾剛到門口,便聽到宴席間有人彈琴,琴聲暗含殺機,不是害我卻是害誰?」

主人賭咒發誓,說是絕無害人之心,硬是拉着蔡邕到屋,詢問屏風後面彈琴客人琴聲情由。彈琴客人說:「剛才彈琴時,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蟬將飛走還沒有飛走,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吾恐怕螳螂喪失機會,一時心慌,這難道就是所謂殺心流露到音樂中嗎?」蔡邕莞然一笑:「原來如此!」

蔡邕吳地避難時,曾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聲音,知道是一塊製作音樂器材的好材料,便把它揀出來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頭尾部依然被燒焦了,所以當時人們叫它「焦尾琴」。蔡邕遇害後,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據說後世齊明帝在位時,曾取出焦尾琴請彈琴高手王仲雄彈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五天,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後傳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後又贈與大周皇后及至李煜,李煜死後歸宋室所有。據傳,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着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相傳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命名「柯亭笛」簡稱「柯笛」、「柯亭」,其音色優美。後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後世史書對蔡邕製作「柯亭笛」多有記載,如伏滔《笛賦序》:「柯亭之觀,以竹為椽,邕取為笛,奇聲獨絕。」《晉書·桓伊傳》:「(桓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蔡邕由於任性,意氣用事,一生仕途坎坷,跌宕起伏。漢桓帝聽說蔡邕琴彈得好,命陳留太守督促他啟程入朝。蔡邕走到偃師,聽人說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權不法,不願與其為伍,便假稱生病,返回家中。在家無所事事,品玩古董,不與時人來往。

蔡邕被司徒橋玄徵召為掾屬,受到橋玄厚待。後出任河平縣長,又被召拜為郎中,在東觀校書,升任議郎。當初,朝廷認為州郡會相互勾結結夥營私,於是下令互為婚姻的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互相擔任監察官吏。後來又有三互法,規定互為婚姻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交互為官,禁忌更加嚴密。蔡邕上疏建議靈帝廢除近禁,不要拘於時間與三互法,只要合適的就可以任用。但靈帝沒有理會。

漢靈帝喜愛辭賦,創作《皇羲篇》,引來很多無操行趨炎附勢的人,都在鴻都門學任職,喜歡講一些地方風俗、鄉里小事,靈帝非常高興,不按常理予以升遷。有幾十個市井小人,謊稱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職。蔡邕看不慣,上疏《密言七事》。靈帝雖然採納了部分建議,如親自在北郊迎祥氣,舉行辟雍禮儀,又下詔把那些以宣陵孝子為名被任命為太子舍人的,統統改任丞尉。但卻引來了被彈劾官宦的嫉恨。

靈帝即位不久,常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冰雹、蝗蟲為害,而鮮卑又侵犯邊境。靈帝問群臣造成怪異現象的原因。群臣都守口如瓶,不肯盡心。蔡邕上奏,認為婦人、宦官干預政事,是怪異發生的原因之一,並彈劾太尉張顥、光祿勛瑋璋、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等人貪贓枉法,又舉薦廷尉郭禧、光祿大夫橋玄、前任太尉劉寵,建議向他們咨議朝政。

靈帝看了奏章很是嘆息,起身如廁時,奏章被曹節在後偷看,致使內容泄漏。被彈劾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圖打擊報復,中常侍程璜使人匿名誣告蔡邕。靈帝因此下詔質問。蔡邕上疏為自己辯白,但由於得罪人過多,都在靈帝面前說他壞話,終被打入監牢,判「棄市」極刑。中常侍呂強憐憫蔡邕無辜,替他向靈帝求情,靈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話,下詔將他免死,與家屬被流放至五原安陽縣,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靈帝因蔡邕才高望重,正好次年大赦,赦免蔡邕,准許返回原籍。蔡邕自從放逐到被赦免,歷時九個月。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高木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