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諸葛亮、姜維聯合下令開戰的第六日,也是司馬懿撤歸廣宗城的時間。
這一天駐屯南陽的鄧艾第八常勝師、駐屯徐州的賀景第十五昭義師齊齊向北開拔。
有斷斷續續的軌車協助運輸,也有沿途兵站做補給,故行軍之初進展神速。
自開戰之日起,諸葛亮向東接管繼軍的指揮權,以魏延為先鋒大將,老將賀齊為隨軍副將,諸葛亮本人隨繼軍渡河後將負責太行山以東的平原地區指揮,是東路主帥;由兗州牧徐庶、青州牧龐林負責組織後勤補給的輸送。
整個東路軍有第十二蕩寇師、第十三征虜師、第十四昭仁師、第十五昭義師;以及規模兩倍的郡國兵、徵召民壯。
缺乏騎兵力量的東部戰區最大的任務就是牽制魏軍平原地區的主力;並顯露出缺少騎兵的劣勢,吸引魏軍,給魏軍一個勝利希望的錯覺,以作糾纏,為其他三路軍隊爭取行動時間。
不給東部配屬大規模騎兵,自然是有一番綜合考慮的。
滅國戰役,已經不能單獨考慮軍事問題,更需要給政治讓步。
要給魏國打出致命一擊的是關隴兵團所在的西路軍、中路軍,同時也只有這樣安排才能把魏軍主力留在河北平原,然後一口吞掉,達到一戰滅國的戰略目標。
否則收拾不幹凈,魏國君臣向北逃亡,匯合幽雲六鎮的游牧力量,勢必成為邊境大患。雖然不擔心魏軍能反攻中原,可這會極大妨礙戰後的大休養。
而關隴地區已經有成熟的牧區規劃,再向中原輸送、遷徙漢僮部族的話,有些得不償失。
中原沒有成熟的馬場,兩淮地區的牧場才走上正軌,還不足以向中原方面提供大量戰馬,所以中原方面客觀上不具備組建成建制騎兵的條件。
這樣也就使得關隴的騎兵力量可以集中使用,獲取山西戰場的絕對野戰優勢。
魏軍山西戰場的總指揮是曹真,曹真手裡才有多少騎兵?
騎兵不足,他就不敢野戰。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