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諸朝直播華夏文明》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織布方面,黃道婆發明了腳踏織布機,也被稱為投梭織布機,這讓織布機的穿線速度大大提升,除此之外,黃道婆還總結出『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法。」1
「為了更好體現黃道婆在織布機方面的功績,我們先來說說黃道婆的家鄉環境,黃道婆故鄉是松江府烏泥涇,這個地理位置近海,以至於土地肥力不足,不適合種田,所以那時的烏泥涇百姓轉而種棉,希望能從別的方向尋到一條活路。」2
松江府的百姓們一怔,回想起曾經的艱苦時光。
「黃婆婆,黃婆婆!」黃道婆之後的松江府百姓們聲音哽咽的呼喊黃道婆。
「可是就像我們之間說的,黃道婆回來前,烏泥涇百姓棉花籽是手剝的、彈花的是小弓、紡棉方面每次只能紡一根線,其織布效率並不高。」
「黃道婆回烏泥涇後,木製手搖軋棉車提升棉花去籽效率;木製繩弦大弓增加彈棉效率;三錠腳踏紡車增加紡線效率;腳踏織布機增加織布速度,可以說黃道婆在紡織一道的改良、發明是全面的,這一套工具下來,烏泥涇當時百姓的紡織速度一下增加。」
這話忍不住讓諸朝百姓們點頭,「黃道婆為烏泥涇的鄉親們省了多少勁啊!」
要是他們也有一個黃道婆就好了。
可元末明初前的諸朝百姓們沒想到,這一切都還只是鋪墊,只要越往後的朝代,才越知道黃道婆功績之大。
「如果說擀、彈、紡、織四個方面是提升織布效率,那織造技術就是讓布往『精』的方面發展。
尤其是黃道婆結合黎族紡織,總結出來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技.法,讓烏泥涇織成的衣、被等織物有了各種色彩和圖案,這種布被稱之為烏泥涇布。」3
「藉助海運,烏泥涇衣、被走出松江府,一時聞名天下。」
「織出的布匹廣受歡迎,直接改善松江府及附近地區經濟條件,加上紡織技術先進,後松江府一帶直接成了全國棉織業的中心,並歷經數百年而不衰,經濟發展興盛至今。」4
姜葉說完黃道婆對後世的影響,諸朝百姓們震驚不已,「居然以一己之力帶動一方地區數百年興衰,這也太厲害了吧。」
「要是我們也是黃道婆的鄉親就好了!」諸朝百姓們深深渴望,數百年而不衰,於他們而言那簡直就是盛世。
「我們也想要黃道婆!」諸朝百姓們發出渴望吶喊。
「只是紡織而已,居然能做到這種地步!」劉徹震驚,按照他的身份,同樣能影響歷史,可他是什麼身份,黃道婆又是什麼身份。
「皇后,咱們漢朝無緣一個黃道婆,但朕希望咱們漢朝出現更多『黃道婆』,朕把紡織工具推廣一事交給你,你可能不負朕之信任。」想了想,劉徹看向自己皇后——衞子夫。
紡織一道影響力巨大,非他親信不得擔任,可他信重的人要麼性別不合適,要麼身份不合適,想來想去,他目光落到衞子夫身上。
「陛下,這本就是妾身為皇后的職責。」衞子夫明眸善睞自信道。
之前聽姜葉提起螺祖,衞子夫就覺得那是自己的努力方向,可是等聽完黃道婆,衞子夫發現自己能做的還有更多。
「國士,若黃道婆生在秦朝,朕必以國士待之!」嬴政聽完黃道婆的影響力,求賢若渴同時,還有深深無力。
但凡黃道婆生在秦朝,哪怕身處別的國家,他都能像索要韓非一樣直接搶人,可偏偏他們之間隔着時間差距,非他人力可以抹平。
「陛下,有人說知道棉花在哪。」李斯高興地給嬴政彙報。
這話讓嬴政豁然起身,「這麼快?」
他已經做好長期準備。
「是,陛下,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知道棉花的人直接找上了臣。」李斯垂眸,心中喜悅暫緩。
因為天幕不可控,這次對他們有利,下次對他們不利怎麼辦?
嬴政抬頭看天幕,「若是天幕能為朕所用該多好。」
他要是有天幕,所頒佈的政令直接傳達天下,再也不用擔心掌控力不夠。
「下令,給百姓們減稅種棉,並把黃道婆名諱、功績傳唱天下。」嬴政垂眸,迅速下令。
李斯下意識想說看過天幕後,百姓們就算不減稅也會種棉,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減稅只是陛下安撫民心的手段,畢竟天幕不可控,陛下這是未雨綢繆。
同理,黃道婆既是陛下對百姓的安撫,也是希冀,希冀大秦也出現『黃道婆』。
「觀音婢,推廣黃道婆紡織工具一事就交給你了。」李世民手心覆上長孫皇后的手背道。
「陛下,咱們還沒棉花呢。」長孫皇后說完沉默。
「對啊,咱們還沒棉花呢。」李世民反應過來,十分失落。
其實他們已經找到棉花蹤跡,但是數量太少,不足以支撐全國紡織,需要花費時間種植。
明朝,朱元璋看向朱標,「兒啊,推廣黃道婆紡織工具一事就交給你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星隕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