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五娘一進前廳,就見廳中坐着便宜二哥跟柴景之,另一側是一位四十上下留着鬍子的劉太醫,正給旁邊的承遠診脈。
看見五娘進來,劉太醫抬起手看向五娘,二郎道:「五郎,劉太醫有話問你。」
五娘見過禮方道:「大人請問。」
劉太醫道:「敢問公子師從何人?」
五娘心道,劉太醫叫自己來就是為了問這個?遂開口道:「五郎的老師只有一位便是季先生」
劉太醫想了想道:「我大唐的醫宗流派傳,卻未聽過有姓季的。」
柴景之倒是回過味來笑道:「錯了,錯了,劉太醫是問你醫術師從何人,不是問你開蒙進學?」
五娘眨眨眼:「我不通醫術啊?」
劉太醫指了指桌上的一張紙:「這上面的方子可是你寫的?」
五娘疑惑的過去拿起來,見是自己寫給二表哥食譜遂點點頭:「是我寫的沒錯,可這是食譜並非治病的方子。」
劉太醫捋捋自己的鬍子:「凡能治病的一粥一飯皆可入葯,而你這食譜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更是難得的良方,怎是不通醫術人能寫出來的?」
五娘:「可是我真的不懂醫術,這些食譜就是從書上看的,覺着適合二表哥便寫出來讓他試試的。」
劉太醫仍是不信:「這怎麼可能,什麼書上看來的,書名為何?」
五娘心道,這都是自己從網上看的,鬼才知道書名呢,可是不說個書名,今兒恐怕過不去,不知道瞎編一個能不能混過去。
想到此便道:「好像叫一日三餐。」
劉太醫仔細想了一會兒,搖頭嘆息道:「虧我常覺自己看遍了醫藥古籍,民間驗方,卻仍有連書名聽都沒聽過的,可見是何等的孤陋寡聞。」
五娘道:「大人專研醫術,看的都是醫藥方面的典籍,而這本書是寫吃食的,大人又不是廚子,自然不會涉獵,未聽過書名也不奇怪吧。」
劉太醫聽了一愣,繼而笑了起來:「是了,倒是我糊塗了,這書評一聽可不就是食譜嗎,不過,你倒是提醒了我,看來以後不能只看醫藥方面的典籍,食譜也需多看。」
柴景之道:「您又不是廚子,看食譜作甚?」
劉太醫道:「自然是食譜能治病啊,便如這位小公子的病症,遷延多年,若要我治的話,也沒把握能治好。」
劉太醫說到這兒,就聽屏風後有聲響,似是啜泣聲,接着便聽白氏的聲音:「劉太醫莫怪,是我弟妹聽得承遠病癒的好消息,喜極而泣。」
劉太醫道:「這位小公子的病需三分治七分養,這養又極難,因補劑多燥火,久咳之症最怕燥火,若一味進補只會加重病情,若不補,身子又虛,以至每況愈下,這正是此症難醫之處,而這個食譜的方子,既補又不生火,正是極對症的,小公子的病方才見了好。」說著頓了頓又道:「只不過,若說治癒為時尚早,待我開個方子,搭着五郎公子的食譜再調養個一年半載應就差不多了。」
屏風後的二夫人忙道:「多謝劉太醫。」
劉太醫道:「夫人若要謝該謝五郎公子才是,若非她這食譜方子起了效用,便是在下開多少方子也無濟於事。」
五娘:「我就是隨便在書上看的個食譜罷了,能有效用,大概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不用謝的。」
她一句話廳里人都笑了起來,就連跟着柴景之來的溫良都掩着嘴笑。
劉太醫開了方子,薛媽媽收起來,又仔細問了怎麼煎藥,如何服用等等,劉太醫一一說明,方才拿着藥方去了屏風後,交給二夫人看。
這邊又上了新茶,劉太醫看着五娘道:「五郎公子可有興趣習醫嗎?」
五娘愕然:「哪個,大人何有此問?」
劉太醫道:「聽聞五郎公子只是在書院旁聽,若想從科舉入仕,需得童試,鄉試,會試,再到殿試,一級一級的往上考,便每考必中,算下來少說也得十來年方能出頭,習醫就不一樣了,只要拜在我門下,出師便可入太醫院,雖說一開始品級小,到底入了仕,再熬個幾年,光宗耀祖不在話下,怎麼樣,考慮一下吧。」
五娘心道,這位是太醫嗎,怎麼像搞傳銷的。
柴景之笑了起來:「來清水鎮之前,還聽祖母說劉太醫新收了兩個資質極佳的弟子,怎麼才幾個月的功夫,又想收徒弟了。」
劉太醫呵呵笑:「那兩個的資質如何能跟五郎公子的天賦異稟相比。」
五娘忍不住道:「敢問大人,從哪兒看出我天賦異稟的?」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吾有唐詩三百首》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