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三郎讓家中的哥兒去賃貨行賃了兩輛驢車,又借了馮氏的馬車,把季姐的聘禮拉走一半去登州賣掉,換成銀錢,在那置辦三車嫁妝再拉回來。
這一去就是一月有餘,六月十二這日方回到家中。
馮氏帶着奶媽盧婆子去瞧了叔叔給季姐置回的三車嫁妝剛回到二房屋裡,崔兒連忙點了一盞三月旁人送給娘子的蒸青團茶,裏面又擱了曬乾的茉莉,炖的紅艷艷,香噴噴,端進屋裡與馮氏吃。
馮氏嫌熱,用長柄梅花銀勺攪了攪,放在一旁的方几上,並不急着用,教崔兒給盧媽媽也端一盞來吃。
盧媽媽不愛吃這等子香茶,說道:「今日有沒有咸茶,給我舀盞來吃,多擱芝麻和核桃仁,碾的細細的,再放些鹽豆。」
「媽媽好沒福氣,上等的香茶不吃,非要吃這等咸茶。」崔兒說罷,撩了帘子去給她端了。
「娘子你瞧她,我不過是想吃盞咸茶,她就這樣擠兌我。」盧婆子見她出了屋,對馮氏說她的賴。
一個是自個的奶媽,一個是她倚重的大丫頭,馮氏知曉這倆人往日時不時的拌嘴,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馮氏說了那一個,那一個怨她偏心這一個,說了這個,這個也怪,不如誰都不說,誰也不管。
不痴不傻,不作家翁,當大娘子也是如此,下面的丫頭婆子,掐架罵人,只要不鬧到她跟前,她就不會管,管的太嚴,下面生怨,也不能管的過松,管的鬆了,下人就不拿自個當下人了,會變得張狂,失了規矩。
但盧婆子到底是自個的媽媽,又在她跟前說,她裝聾作瞎不成,少不了要寬慰她幾句,教她別和崔兒一般見識,說下個月她過生辰,她給她幾尺好料,教她做身新衣裳穿,盧婆子這才喜笑顏開。
崔兒把盧婆子要吃的咸茶送了進來,馮氏和盧婆子倆人一個坐椅一個坐下面的矮凳,吃茶不忘說話,說起了吳三郎置回的那三車嫁妝。
「三郎君當真好本事,還帶回來一張架子床,雕花的,難道登州的木料比沂州的價賤不成,教我說,這樣的大件在沂州打多便利。」
「誰說不是,我這個叔叔說的好聽,說這張架子床,原是登州那邊當官的人家,給家中的姐兒備的,使鋪子里的木匠大伯給打了一年方打成,誰知那家人後面出了事,這才讓他撿了個
便宜。
吳老太,吳老太爺他們信吳三郎這番話,她可不信,這一趟回來,她這個叔叔怕是沒少撈油水,他把架子床誇的如何好,瞞得過旁人的眼,瞞不過她的。
「我瞧着那床是模是樣,但走近細瞅……也就是個繡花架子,木料薄不說,用的還是下等的槐木,上面塗的紅漆,色也不如我原讓人給元娘,榮姐打的正。
「娘子這樣一說,會不會是鋪子里的人把三郎君哄騙了去,欺他不識貨,聽方才在老太太院里三郎君話里的那意思,這張架子床怕是價兒不賤。
「他好歹是吳家的郎君,親爹當過縣丞,又跟着他哥哥四處來任上,不是那等沒見過好物件的人。
以前家裡有事,沒見他主動站出來過,這回聽說是他去老太太跟前討來的,你說他何時這樣勤快了?
馮氏接着說道:「依我看,這事不是旁人哄騙他,而是他自個想撿這樣的買,他去登州的日子不長,難為他能找到這樣一張架子床。
「三郎君手頭不寬裕也不能貪下侄女的嫁妝錢啊,僅是一張床都教他昧下了不知多少銀錢,剩下的物件,想來也沒幾件是好的。
這種事登不上台盤,不教人看出來倒還好,要是教人看出來,真真是丟臉,聽說祁氏的嫁妝不給三郎君用,三郎君外出會友與人吃酒,都是找老太太討的銀錢。
他讀了這麽多年書,如今還只是個舉人,今年赴京考進士又沒考中,落榜而歸,用了不少路費和吃住上的花銷。
前段日子,家裡給季姐添嫁妝,他連十貫銀錢都拿不出來,不知打哪東拼西借來的,好歹全了臉面。
「叔父給侄女置嫁妝,倒颳了侄女一層厚油。馮氏這個叔叔會做出這樣的事,她覺得不稀罕,這種中飽私囊的事,別說在吳家,就是在李家,張家也有。
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商賈人家,家中兒媳為了管家之權爭來斗去的不在少數,都想管家,操持庶務,要是管家沒有便宜可占,油水可撈,她們為何會這般?
「娘子,此事咱管嗎?盧婆子想着季姐之前給娘子送了一隻金鑲玉的瓶兒,娘子說季姐孝順,要是容三郎君繼續替季姐置辦嫁妝,那季姐可就落了個面子嫁妝。
何為面子嫁妝,就是瞧着體面,不能細看,沒
有實在的好物件。
「我不便管,要是管了,定會得罪叔叔。馮氏嘆了一口氣,她嘴上是這樣說,其實是因為季姐沒與她送好處,故而不願替她去得罪小叔子。
她說完季姐的嫁妝,又說起了今年的中秋節,「再過些日子,就該打發人往臨安府江家送節禮了。
盧媽媽是馮氏肚裏的蟲,後面的話馮氏還沒說,她就猜到了她的意思,「這回娘子是不是想換旁人過去,順便去探探那江家的狀況。
馮氏點了點頭,眉頭微蹙,「之前見江家是那等多曉得禮數的人家,好端端的今年送了爛果來,使我放心不下,若是江家粗心大意了,我不怪,若是故意慢待咱……
「這要派個得力的人才成,還須是婆子丫頭媽媽,到了那邊後便於在江家後宅走動。盧媽媽問馮氏心中可有人選。
「刁媽媽如何?馮氏琢磨兩三日了,她想使喚刁媽媽過去,但又怕她不能勝任。
「刁媽媽雖有不足之處,但尚算得力,娘子使她過去也成,她曉得禮數規矩,定不會給娘子丟人現眼。
盧婆子替刁媽媽說著好話,別看沂州到臨安府路途遙遠,途中還要坐船,但其中的好處不能與外人道。
吳三郎打登州回來後,只打發丫頭寸紅往二房,吳老太,吳老太爺處各送了兩包不值錢的蜜餞,說是從登州鋪子里買來的,帶回家中特意讓她們嘗個新鮮。
也不是多難見的吃食,就是拿橘,柿,連皮帶肉擱到瓮里,用蜜,糖來腌,腌的皮肉不分,呈醬塊狀。
季姐也得了兩包,且比着旁人還多了一塊紗料,寸紅會說話,說料子是吳三郎疼她這個侄女,全家這麽多人,連榮姐,金哥都沒有,只給她一個買了。
季姐收了禮物,說道:「多謝叔父這般挂念我,我與叔父做了一雙鞋,也不知合不合腳,還差幾針沒做好,等做好後我親自送到三房給叔父。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