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
【由於這樣離譜的天災頻率,雖然在明朝尚未出現專門應對災荒的專門機構或官員,但在宣德以後逐漸開始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賑濟體系。
比如災情的上報。明朝自洪武年間就確立了有災立報的原則,只要發生天災,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立即上達天聽。這一原則在後來得到了內容上的擴展,根本卻始終不曾改變。
但具體上報的流程,在宣德之前卻依舊尚顯混亂,主要依託的是地方官員。
而隨着宣宗確立了巡撫制度,中央外派的巡撫官員逐漸參與進了包括應對災荒的軍政事務之中。
接着,巡撫制度在景泰朝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巡撫加憲銜成為了定製。
巡撫們作為外派地方的中央官員,成為了明朝中央朝廷與地方聯繫的樞紐,繼而從程序上保證了明政府對災情的及時了解,有助於接下來的勘災救災工作順利合理展開。
這樣的流程發展到了後面萬曆年間,最終完善成為了一種,百姓——地方官——撫按(巡撫、巡按)——朝廷,這樣類型的基本的、垂直型的報災程序。】
「巡撫?」
朱元璋聽着這個詞先是皺起了眉,細想了一番這才舒展開來——他確實安排過巡撫這項差事,但那是專事專用,派標兒去陝西考察那裡能不能當都城的,並不能算是個官。
這後世兒孫倒是把它確立成了一種制度……嗯,作為中央官員,卻也負責處理地方事務。後世人怎麼說的,樞紐?確實有點意思……
—
朱瞻基回想着那句制度的確立:我後來怎麼乾的?既然是制度,那就意味着不像皇爺爺那樣,只是單純的暫時差役?
也就是派遣官員常駐?
【而參與進了地方賑災的各級御史們也充分發揮着自己的作用:
比如根據受災程度的不同,給極貧者賑糧,次貧者賑錢,稍貧者賑貸;減免對受災地區的稅收徭役;施捨醫藥、贖還妻子、掩埋裸露的遺骸,每年到了祭祀的時候還不忘去給這些往往沒有後人的墳墓祭掃等等等等。
這些御史所採取的多樣化的賑濟方式為解決災情提供了重要的幫助,他們身上監察職能的存在,也使得賑災措施得以充分落實下去。
再加上他們與中央密切的聯繫,使得地方災情的具體情況很容易被中央得知,其事後的安排也得以更加完善。
但是這樣的制度也有一個缺點所在:御史不管為賑災做出什麼行動,首先必須需要得到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的同意或者授權。
而古代落後的交通條件,使得信息的傳遞成為了一大痛點,在申請授權的流程中,無疑會有不少百姓繼續飽受痛苦。
於是,能不能承擔起沒有事先申請就賑濟災難的責任,就成為了對一個御史官員品性和魄力的極大考驗。
而王竑就是那種不算很多的,能夠當機立斷,不管事後會不會被皇帝責罰,也甘願立即採取賑災措施的官員。】
「王卿當年於左順門之前,果敢剛毅,能率眾錘擊馬順等人,其心性魄力自是一等流的水平。」
朱祁鈺的面容和煦下來,笑意盈盈地和在座重臣們議論起來。
左順門那樣的大事,估計哪怕等到他們都老了,記憶力衰退的時候都能記憶猶新。大臣們自然對王竑這個名字很有印象。只不過他的所作所為說出來到底顯得僭越冒犯,在朱祁鈺提起之前沒什麼人發言。
可既然頂頭上司都誇起這件事來,那也沒什麼好顧忌的了。
王文就跟着表達了對這位年輕官員的欣賞,順帶不忘再誇誇一下自己的好老闆:
「王公度忠心體國,正色敢言。也正是因為陛下虛懷若谷,能察納雅言,才敢儘力施展而不怕苛責啊!」
【王竑當時任右僉都御史,實際上官職不算很高,不過是正四品。但他的實權卻很大,一看就知道是簡在帝心的人物:
他從景泰元年就開始總督漕運,是明朝第一位以文官身份總督漕運的人物;景泰二年,兼任淮安、揚州、廬州三府並徐、和二州巡撫;景泰三年,巡撫的地區增加了直隸鳳陽府和滁州,甚至還被任命兼管兩淮鹽課。
從以上那些地名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所管轄的地區,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從景泰三年一直到景泰五年,反覆被各路天災折磨的徐淮一帶。】
漕運、鹽科,兩大肥缺齊刷刷地被景泰皇帝塞到了王竑手中,管轄的區域素以富庶聞名,甚至後來還把鳳陽這樣的皇帝祖籍的地方都交給了他……
宣德臣子一時之間都不由失語,小心翼翼地,將目光挪向了上首沒發現被注視着的朱瞻基。
雖然陛下也很好啦,但是,陛下都不至於像這樣明晃晃地偏愛與看重的吧。
小朱老闆真的大氣,說看重那是真的看重,信任實打實的不摻水啊!
得虧看人眼神還算是好使,要不然換個貪官上去,別說賑濟安民,不把這一片區域禍害乾淨就算不錯了。
朱瞻基:……這兒子雖然比堡宗好上不少,但是好像多少也沾點怪怪的意思在……
就,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統繼位的。
【其實徐淮一帶在景泰三年天災初步爆發之時,並沒被中央朝廷太過重視,主要是地方政府在運用常規手段賑災。
但我們也沒辦法太過苛責,畢竟我們之前講過,宣德以來每年的天災太多了,景泰三年的天災也是各地開花,明朝廷說不定都快被摧折得麻木了。
而在這樣的前提下,景泰三年,中央朝廷對徐淮災區依舊果斷大規模免除了賦稅徭役,罷一切不急之務,允許開倉賑濟,其實說不上一句失職。
甚至,估計是景泰還沒被連年的天災磨平心態,他還陸續派遣了戶部郎中汪滸到山東,主事何統到淮安,方便災區賑濟需要。
在景泰三年九月,他甚至還把他最忠實的鐵桿,「素有幹濟之才」的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派往災區,允許他便宜行事。
總的而言,如果不是老天太不給面子,誰在這種情況之下,都不會想到這場天災能從景泰三年一直延續到景泰五年。】
景泰朝大臣的神色終於隨着天幕的講述暗沉嚴肅起來了——他們原本都被早幾年的天災捶打到平和了,所以儘管知道了連年天災,也沒覺得事情會嚴重到哪裡去。
畢竟就像後世人替他們可憐的一句:朝廷對賑災的章程自有安排,一套流程走下去,基本上大部分的災荒也就安定下去了。
可是這一次不一樣。
連被天幕特意點出來,說是景泰最忠實的簇擁的王文都沒生出什麼欣喜來,緊蹙着眉看着災區一片的生靈塗炭。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在反派出生前(快穿)》【新愛下電子書】《疫病之上》【手打小說網】《苟道修仙,從種田開始》《穿成鑲邊女配的她們》《國醫》《寐姝色》《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沼澤領主:我有情報系統》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