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1. 繁體小說網
  2. 歷史小說
  3. 亂世哩
  4. 第十一章 血洗河陰 伏屍百萬
設定

第十一章 血洗河陰 伏屍百萬

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呵!輝煌霸業一場空,前世魂歸在夢中,母后,朕得不到的,您也得不到」隨之,孝明帝被人押解的五花大綁着,在潘充華誕子之前,胡太后還不至於會殺他,她要等的就是等到潘充華一旦誕下龍子,明帝的性命也就在旦夕之間。「是嗎?我倒要看看,這個天下是沒有皇帝可以還是沒有哀家」說著,胡太后凌厲的目光看向旁邊的太監道一句「看好皇帝,他跑了你們也只有死路一條」說完,她頭目光眺也沒有的朝着宮門的方向走去。時光飛逝,經不留神已過數十載,還憶那時,明帝也不過八九歲,那時候,胡太后帶着年幼的他登上那遙遠寶殿。也是自那時起,皇帝再也沒有叫過她一聲娘,在瑤華殿高高在上的權位中,一個「哀家」一個「孤王」將深宮中,唯一用血緣能夠聯繫起來的母子瞬間隔離成真正的孤家寡人。「娘親~」孝明帝對着胡太后離去的身影高聲呼喊着,他喊的聲廝力竭,能夠明顯的感覺得到額角的青筋已然暴起。周圍押解着他的太監怎麼用力也無法將他控制的住,而胡太后聽到這一聲從地獄呼喊出來的「娘親」不覺內心一驚。能夠呼喚出如此聲音時,差不多還是明帝小時候,小時候八歲的元翊就登上皇帝的寶座,按照宮規皇帝要和母親分開住,那時候皇帝離不開她的時候也是這樣喊的。胡太后矗立在原地,就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這句娘親帶給她的觸動。這一瞬間的感觸,胡太后彷彿回想起來最開始的時候,那時候,小元翊也是這樣追着她後面娘親娘親的喊叫着,想到這裏,胡太后的眸子里不免露出些許傷感,瞬間有些六神無主的抓住桌角攙扶。但很快,她又恢復到往日那個殺伐決斷的狀態。她緊握着桌椅,緊緊地攥住了拳頭。北魏,自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後,國力政治軍事達到頂峰,可謂是登峰造極後者在無法超越,隨着鮮卑族的漢化,日益間推行漢化的矛盾社會階級矛盾也逐一暴露出來。文帝可謂是造物者,窮極一生也為見到後期哀鴻遍野的凄涼場面。王室的更替一代傳一代,到武帝的時候,這種階級矛盾達到頂峰,上層掌權者奢侈無比,下層百姓蓑衣戈食。嚴重的賦稅徭役壓迫的百姓苦不堪言,只好揭竿而起發動起義,隨着懷朔鎮流民起義的爆發,其餘五鎮紛紛效仿,各地起義軍將社會尖銳問題直指北魏王朝。朝廷方面的態度也是戰戰合合,軟硬兼施的懷柔政策,暫時平定了外部危機,可外部危機平定不久,武帝便撒手人寰,將社會尖銳的矛盾交給還未及年的孩子。內憂外患間接給了胡太后臨朝稱制的間接因素。當時,北魏王朝大將軍於忠反對女人干政,認為這是有辱朝鋼的事情。這或許是胡太后做的第一件糊塗事,為了掃清朝堂上的障礙,她居然求助與北魏姻親元叉,導致最後元叉帶兵衝進京城,殺死了權傾一時的於忠。於忠一死,既然他的用處已經用到,朝堂上再也沒有誰能夠與他抗衡,他覺得他也沒有必要向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此時此刻的元叉利欲熏心的有了另一個念頭,就是接替胡太后臨朝稱制。將她趕出洛陽,胡太后這一做法,好比東漢時何進引董卓入京是一樣。自己料想出了開始,卻怎麼也料想不到豺狼始終是豺狼,在面對獵物的時候會擊流勇退,可一旦獵物被獵殺後,獵人也不會倖存。自元叉入京後,臨朝稱制長達五年之久,她也在外流浪了五年。母子分割,戰火臨旬,她飽受飢寒交迫之苦,嘗盡顛簸流離之難,終於在高陽王元雍的幫助下,重回洛陽。朝臣內外擁護下,誅殺元叉,重新臨朝稱制。如果說胡太后一生,真的做後悔的兩件事,第一就是讓元叉進京,導致自己顛簸流離五年之久。那麼,第二就是鳩殺自己的親生兒子。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聞訊而來的爾朱榮比元叉來的更為兇狠。就在胡太后打算偷天換日借用明帝女元姑娘立帝的時候,爾朱榮也悄悄的打起了自己的算盤。一方面,胡太后忙着立帝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爾朱榮已悄悄的進洛陽城,目測着自己選定的新君人選,這個人,就是元子攸,後來的孝庄帝。「我讓你帶的人,你帶來了嗎?」

太后西宮裡,胡太后不苟言笑的望着大太監。此時此刻,她在也沒有時間只顧玩樂,不得不為將要到來的危機謀算。「來了」大太監一聲令下,只見一個衣着華麗的宮官走了過來。「太后」宮官恭敬的向着胡太后行禮。胡太后輕輕的一揮手,只見大太監從乳娘懷裡抱出一個睡得熟祥的孩子並將這個孩子遞給這個跪着的宮官。「這是,潘姊姊的孩子」宮官略帶懷疑的接過孩子看了看,爾朱英娥內心停頓了半刻,打算揭開包裹孩子的裹布,只見大太監立馬將手指伸出來壓在她手上,沉重的搖了搖頭。「我思前想後,覺得后妃中也只有你最適合扶養這個孩子,下去吧!」

胡太后略帶疲憊的說了聲,示意宮官退下。只見女官看着她懷中的孩子,雖有疑問,也只能將疑問藏在心底。「充華請留步」只見宮官剛走出太后寢宮一步,大太監便追了出去,低聲叫住了打算離開的宮官。「相必舍家,是為了孩子而來吧!」

宮官略帶靜謐的看了眼孩子,若有所指的望着追出來的大太監。「果不其然為爾朱充華,見解這麼獨到,聰穎睿智,一點就通」大太監還想說什麼,看來已經不用了。「剛才在殿上,還多謝舍家提醒,爾朱英娥感激不已」只見爾朱英娥恭敬的還大太監一個禮後,抱着孩子轉身離開。望着爾朱英娥的背影,只見天邊的雲彩奇異的發黃,大太監不由的感嘆了句「看來,馬上就要換天了」起義的火苗還沒來得及蔓延開來,明帝就已經猝死在了起義軍的包裹外。胡太后直接發動宮變,鳩殺親子,這一舉動把爾朱榮弄的很是被動,既然他的這一舉動已經隱瞞不住了,索性他就大張旗鼓的公然反叛。自古以來,每一場的戰役能夠取得成功,無非是出師有名,憑藉着寫個恰當的理由,這樣才能拉攏人心,還沒有出師,就先揚名讓百姓有一個客觀的判斷。之前為了協助明帝奪回政權,他憑藉皇帝的書信直搗黃龍絕不是難事,可現在皇帝已經被鳩殺,出師便成了難事。「主公,在為何事煩惱」慕容邵宗一身儒士的妝扮,頭戴綸巾手持羽毛扇站在眾多武將中間,深知爾朱榮心思的他如無其事的問着。「起兵之事已然泄露,明帝已逝,恐怕現在的局勢對我們很是不利,這可如何是好」爾朱仲遠略帶嘆氣的說著。說到起兵,爾朱家族中,最積極最先響應的也莫過於爾朱仲遠了。都說無利不起早,這一句話用到爾朱仲遠身上最貼切不過,他生性殘暴,聚財瀲妻可謂無惡不作。接濟爾朱榮,無非是想可以在這次戰役中趁機斂財,順便還可以名利雙收,可眼下還未出師,皇帝就已經死了,最愁氣的莫過於想要佔便宜的爾朱仲遠。「這一點,將軍不用愁」說著,只見慕容邵宗略帶從容的回答。「怎麼跟個姑娘一樣,磨磨唧唧的,實在不行,我們就打進宮去,活捉了那老妖婆,到時候皇帝這個位置,不是還有叔父的嗎?」

見他們一個個膽戰心驚的樣子,瞻前顧後,這讓脾氣火爆的爾朱兆很是惱火。「萬仁,還不快快退下」爾朱榮一聲呵斥爾朱兆,一說到皇帝要換主,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被外人知道了,在拿去說事,這對於爾朱家,十分的不利。「叔父,堂侄句句發自肺腑,皇帝這個位置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也是必然,還請叔父順應天意」爾朱兆請命的單膝跪地,雙手緊緊的抱拳相握。爾朱榮環視了一周,雖說爾朱榮的意圖還沒有完全的表露出來,可爾朱兆,萬仁向來最的爾朱榮的喜愛,這一點在坐的將領都心知肚明「下去」見大家都支持出兵,可要是提到爾朱榮稱帝,在坐的宗族將領支持的也少之又少。爾朱榮心裏大概已經有了想法。「叔父」爾朱兆憤憤不平的望着爾朱榮。「拖下去,打十軍棍,出兵在即,萬仁擾亂軍心,十軍棍予以警告。我爾朱榮此次出兵,實則為保衞北魏朝廷,與個人利益無關,如若誰還有二心,定不饒恕」說著,爾朱榮將令一揮,正打算要處決爾朱兆時,只見在一旁的慕容邵宗走了出來。「主公且慢,驃騎將軍(爾朱兆)也是為了大局着想,何況兵變一事,洛陽那邊已然知曉,想必也定有防備,如若此時我們還按兵不動,恐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了。」

慕容邵宗雖說言辭簡短,可句句都說中了在場的所有人的心裏,先不管這些將領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支持爾朱榮稱帝進兵的人不在少數。「唉!」

爾朱榮一聲長嘆「可惜,君王以死。此刻出兵,雖說自保,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很難籠絡軍心,引的四方諸侯不服」正當大家都在愁惱如何藉機出兵時,一封洛陽的來信,徹底的改變了這一切。洛陽城內,局勢動蕩,人心惶惶,胡太后鳩殺明帝,立明帝女元姑娘為帝,短短的,也只是維持了三天的和平。不知是誰泄露了底將元姑娘的身份大白於天下,百姓紛紛斥責果斷專權的胡太后,引的民怨四起,朝內百官更是如此,在內外的壓迫下,胡太后不得不罷黜元姑娘,在王室宗親中,另立明帝的侄子三歲的元釗為帝。雖說胡太后這一舉動短暫的平復了朝臣的心,可這一切都再也不能使處於風雨漂泊中的北魏王朝安然的運行下去。「此之謂天助吾呼!」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亂世哩》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