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銅器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甲骨文記事的內容以及它們的造字特點又是什麼呢?」
李曉詩拋出問題,然後開始用課文自問自答。習慣了總會被人打斷提問,所以她現在有時候乾脆在念完一段課文之後自己再根據老師講過的或者是記下的筆記做補充。
「我國在黃河流域的多個遺址出土了銅器,還有銅鏡啊什麼的。在商朝以後,青銅器的數量和種類就都一起變多了,主要是拿來吃飯喝酒祭祀打仗的。這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地位的象徵——」
「哎呀,其實現在去博物館看到那些青銅器,也會覺得好厲害。古人的智慧真的是難以想像的。」
秦漢唐的常駐觀眾們都有點沉默。
不知道發私信、沒發私信的還好,發過私信的這些人心裏真的是抓心撓肝地痒痒。
誰要聽青銅器甲骨文啊!我們想知道那個「災難」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也就只有有幸被這節課再次選中投放的商周眾人聽得還滋滋有味。
商:說我們呢。
周:上次什麼公元季度夜蘇的,聽不懂,再聽聽青銅器吧。
李曉詩翻頁,搖頭晃腦:「商周時期的工匠已經掌握了銅、錫、鉛的比例,用來製造不同用途的器具①。」
說到青銅,李曉詩想到學到這課的時候特地諮詢過老師的內容,又好心地補充:「但是『掌握了比例』指的是鑄造的比例,拿來吃飯喝酒的話還是對身體有害的,要注意哦!」
正在李曉詩面對着沉默的眾人,一板一眼念課文、又自娛自樂做註解的時候,李珉拉着行李箱轉開了家門。
李媽媽今天還沒回來,李珉自顧自換鞋,把行李丟回屋子,就往樓上妹妹房間去了。
李曉詩:「雖然最好別拿來飲食用,但青銅器的出現和發展象徵着我國早期的文化發展和社會技術力的進步。像是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啦,就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這可是中華文明的代表!還有婦好鴞尊啊杜嶺方鼎啊什麼的。這些都是黃河流域附近出土的,但是別的地方也有。比如三星堆就是四川的,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青銅樹、青銅人像,都是很有名的。這可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呀!」
李曉詩身有榮焉地讚歎着,跳到下一欄。
商朝人眼睛都不眨,聽着這個名字,哇!聽聽那個名字,又哇!
其他人就都有點興緻缺缺了。
想聽帶勁兒的東西,你怎麼老是說過去的「文化」「技術」,那再厲害也沒他們厲害啊,他們對這些真的不感興趣。
西周眾人更是從激動慢慢變成了複雜。
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原因,主要就是吧:那商還是我們滅的,剛滅沒多久的,天幕這麼三句不離商的,多尷尬……
李曉詩又跳到甲骨文。像是知道這些人可能對她這節課不感興趣,但這是作業,無論有沒有觀眾都是要做的。
「甲骨文的第一次被發現是清朝的王懿榮。再後來吧,就在河南安陽殷墟、還有陝西啊等等,這些地方出土了很多的商周甲骨文。」
興緻缺缺的君臣們終於耳朵一動,吩咐人/自己動手記下了這段話里一個首次出現的詞語。
清朝。
這又是後世的哪個朝代?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落崖三載後》《這個武神太極端了》《十九世紀女裁縫》【千趣閣】《四合院之車門已焊死》《文豪1978》《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我吃西紅柿》《沼澤領主:我有情報系統》【大白書】《大明:嘉靖修仙啦》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