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等回答,又抬手比出一個禁聲的手勢,「別說話,繼續看。」
朱棣確定父皇對自己心生懷疑,一陣黑雲壓頂感撲面而來。他無力終止水鏡異象,只能一邊觀看,一邊飛快相應各種對策。
水鏡畫面播放:
【話說回來,永樂帝派出浩浩蕩蕩船隊,不代表他完全推翻父親制定的海洋政策。《明太宗實錄》有明確的記載,Judy下令繼承洪武海禁的政策不變。
不過,另一方意思的是在永樂元年,他就立刻恢復了洪武年間停擺的市舶司。由此可見,Judy不完全遵守父命受舊令,準備與海外諸國發展關係。
青出於藍勝於藍,希望比父親做得更加出色,或是永樂帝心底強烈的渴望。
他在某些方面做到了。遷都北方,天子守國門;經營邊疆,設立奴兒干都司;經驗西南最先在此實行改土歸流政策,設立了貴州省。
疏浚大運河,連通南北,使得北方經濟得以再造發展;七下西洋,打造了四海咸賓的海上恢弘氣象;
編撰《永樂大典》,雅俗兼收,讓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得以留存,對於後世是價值無限的百科全書。】
朱元璋面無表情,天知道他有多努力控制嘴角上揚。Judy不愧是他的兒子,聽聽這小子做的事,很不錯!
古人誠不欺他,子肖其父,Judy很好。思及此處,狠狠瞪了朱棣一眼,如果這廝不在身邊杵着,自己就能肆意開心大笑了。
朱棣瞧着被列出的一條條功績,莫名有種感覺,這都是自己想做與會做的事。
Judy永樂帝究竟是不是史書上的他呢?
自己有野心,若非奉旨繼位,把心底野望付諸行動繼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什麼因素讓他起兵造反?
正想着就被狠狠睨了一眼。
一時間拿不準父皇的心情,難道老爹因為高度懷疑自己與永樂帝的關聯而不悅嗎?是在不悅永樂帝的上位很可能是踩着他心愛大孫子的屍體嗎?
早就習慣,可仍不免生出一絲憤懣。憑什麼呢!從前偏心大哥也罷了,如今還偏心孫子。
朱棣無法怨懟父親,只能遷怒水鏡。
這東西不太好使,發出的聲音斷斷續續的,每每念叨Judy是聽不清發音。神通之術怎麼不能更先進一些,不必看字,搞出他能聽懂的口音。
水鏡不以觀看者的意志為轉移,畫面不停地繼續:
【有明一代,永樂帝堪稱第二厲害的皇帝,僅次於他爹朱八八。試問倘若Judy沒有造反上位,而是建文帝一直執政,他能做到這些嗎?】
朱元璋心情本來愉悅飆升,可這一段話似冰水當頭潑下。
永樂帝再強,偏偏不是自己選的。自己原本想選大孫子,現在幾乎能肯定就是水鏡中指的建文帝。
朱允炆可否同樣開闢盛世,使得萬國來朝?
真實回答,很扎心又不無法自欺欺人。不是對大孫子沒信心,但從朱允炆的性格來看不會如此施政。
只見水鏡再發一問:【朱八八死後的藩王之亂,與人的野心固然密不可分,可也要問一個問題。
如果是你,你認為比皇帝更有治國本領與經驗,且那不是妄自尊大。那麼到了生死存亡之局,是選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還是豬逼你反你索性揮刀而起呢?】
朱元璋懵了,啥意思?
最後這個問題所包含的內容太複雜,該不是他想的那樣,朱允炆用了最最最愚蠢的方式削藩吧?
可惡的事情又來了。
水鏡里的故事再次戛然而止,《十二塊木板引出的明朝舊事·2》就停在了這裏。
朱元璋:深呼吸!不氣,不氣,這是水鏡丑小人的習慣性操作。哦不!還是有點氣,必須找人遷怒一下。
朱棣又被瞪了,這次老父親的眼神頗為陰陽怪氣。
朱元璋卻控制了脾氣,沒有立刻陰陽怪氣,他還要讀評論。
水鏡說故事結束之後還會出現一些評論,或許能從中窺見大明發展的軌跡。與其指望出現時間不定的咕咕立刻發下一集故事,不如尋找隱藏在細節中的秘密。
這覺悟,要自誇一波。不愧是他,調整心態就是快。
『評論:
△我的精神還正常:第一。咕咕真勤奮(捧讀),這次準時周更了。捲起來,你能日更的!
家裡有礦:+1
江蘇十三太保:+1
(回復100+)
△歪脖子在說大明亡了:講些正經的,明朝也遭遇了「二世現象」。
沒一個能打:大明這麼多年,我爺爺花了這麼多錢,幫我養肥了這麼多的藩王叔叔,不就是等着我上位立刻開宰的![瞧我清澈又愚蠢的眼神,狗頭,狗頭。]
總是說實話:不覺得朱允炆是清澈的愚蠢,他是又狠又蠢。老朱六月剛剛去世,大孫子在八月就把五叔給廢為庶人流放雲南。
接下來短短一年,湘王自焚死翹翹,齊王、代王、岷王相繼獲罪被廢為庶人。我要是Judy,那種情況下,我肯定反了。反還有活路,不反就是等死。
(回復71)
△環遊世界:如果能等比例復原鄭和寶船,搞一個下南洋旅遊線路就好了。
天真:別瞎想,復原模型,看看就好。現在怎麼可能坐那時候的船出洋,嫌死得不夠快。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劇透歷史從八件有趣文物開始》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