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隨着半米厚的墓門緩緩推開,塵封已久的古墓,如少女般裸露在眾人眼前。依據慣例,需要通風一天,才可進入墓道。
花爺和孫教授知道小男孩之前在墓里待了好幾天,空氣應該是流通的,人進去不會窒息,但為了裝裝樣子,也只得按着性子,焦急地等了半天,最後孫教授帶上花爺和北京來的考古隊員一起走進墓道。
考古隊員不敢用太刺眼的強光手電,選了幾把光線微弱的小型手電筒,小心翼翼地踏進了墓道。剛進去,甬道里傳出的陣陣陰風,穿過衣服瞬間讓人透心涼,陝北本就陰涼,地下更是如此。
考古隊員現在最想要知道的,就是墓主人的身份,有了墓主人的身份就可確定古墓的等級。開掘主人身份高的墓,對考古界來說,意味着史無前例的文物出土;而對於考古隊員來說,這條開掘之路幾乎就是眾人的升遷之路和「致富」之路。
一般確定墓主人身份,無非是看主棺的印記和墓誌銘,印記自是在墓主人身旁——棺木里,墓誌銘有放在甬道口的,有放墓室棺槨前面的。考古隊員沿着寬大的墓道,走了三步便被眼前的畫面吸引住了。
整條甬道的側面和頂部都繪着精美的圖案,沒有圖案的地方也能看出是有意的留白。第一幅畫上有很多小人伏身跪地,這些小人不住地朝天跪拜,動作不一致,卻正好完成了跪拜的一整套動作,天上是烏雲陣陣,似有大雨傾盆之勢。手電照到小人身上,我們才發現這小人竟刻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考古隊員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壁畫,都愛惜地捨不得挪步往前去。
花爺提醒了下孫教授,「壁畫時間太久遠了,看不出墓主信息,再往前看看。」
眾人回過神後,才繼續往前,只走了數步,壁畫的色彩就有了大的轉換:第一幅是灰暗色調,陰沉沉的;眼前的這一幅色彩鮮麗,跳躍感很強。
牆上繪着一隻從天而來的巨獸,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全身赤紅,身體畫出了牆面,仿似綿延千里。小人們都躲了起來,有的在樹下探頭探腦,有的在屋裡透過門縫往天上看,更有甚者躲進了乾枯的井裡,只露出半個腦袋。
考古隊員對畫上小人的刻繪稱讚不已,這壁畫不僅讓人們好奇的心思自然流露,也讓人們對神獸的懼怕形象呈現。至於那到底是只什麼神獸,大家就各執己見、不一而同了。有的考古隊員認為這是臆想出的一種動物,有的則認為是當時民眾把心目中美好的物象各取特徵拼湊起來,並以之作了掌管天地的神。
在大家眾說不一時,孫教授打斷了爭論:「牆上畫的是一種上古神獸——燭龍,也叫燭陰,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人面蛇身的神獸。它體長千里,渾身赤紅,居住在章尾山,不僅能夠呼風喚雨,而且主宰着四季更迭和晝夜更替。它閉上眼睛,天下就成了黑夜,睜開眼睛就成了白天,一吹氣就是寒冬,一呼氣便是炎夏。看畫面,我想,當時應該是遭遇了天災,百姓們都祈求神靈護佑,哪知神靈來了,大家又都害怕至極。」
「這也就是葉公好龍吧!」一人接話道。
孫教授點了點頭。畢竟是專業出身,孫教授對古代歷史有很深的研究。單就這一點,花爺還是很佩服他的。
眾人聽了孫教授的講解,也無不欽佩,大家簇擁着孫教授一起走向下一幅壁畫,這場景就像是墓室已經開發完畢,大家是來參觀的。
第三幅壁畫脫落掉色嚴重,殘留的畫面中,隱約可以看出天半塌下來,引來了山洪。大家一陣惋惜,「要是能早早發掘,對國家文化的損失或能降低些。」孫教授一臉悲慟地說。
考古隊員心中都在默禱,接下來的壁畫可千萬別再有損傷。就這樣,大家懷着忐忑不安的心走到了第四幅壁畫前。眾人傻了眼,牆面空空,完全沒有畫面,連掉落的痕迹也沒有。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王二白盜墓》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