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這是什麼?」
多米尼克接過那本書,古舊皸裂的皮革,石灰粉塵將封面染成枯骨般的淺黃色,入手卻有種古怪難言的感覺。
像撿起一枚隱士蟹藏身的螺殼,寄居生物螯肢摩擦着內壁,悄無聲息的振顫傳遞至皮膚。
似乎鞣製的皮紙又被注入了某種生命,鮮活的東西在其中緩慢流動。
掌指肌肉輕微痙攣,幾乎要像甩開一條冰冷滑膩活物那樣把東西丟出去,他努力剋制住本能衝動,以最快速度把它挪到了桌上。
儘管如此,毛糙的動作還是讓書本與桌板接觸時發出了不妙聲響,似乎是內部頁面摩擦和裝訂線綳斷。
「留神!」菲爾德心中一顫,飛快地從爬梯上溜下來查看情況,所幸外觀上沒有肉眼可見的損壞錯位。
「這玩意年紀估計比我們倆加起來都大,還是孤本,再熬幾年可以考慮放進古董鋪了。」
他輕輕吹去表面灰塵,將書冊放在v形書枕上,緩慢均勻地展開。
僵硬的書脊發出下一秒就要斷裂般的呻吟,像被撬開的老蚌,包藏着某些異物侵入形成的東西。
「嘔吼,我就知道是本筆記。」菲爾德不是沒注意到同伴的遲疑,但他把那當做了對損壞孤本的擔憂,「看看,我好像見到有為教堂募集石料的內容,真夠老的。」
老到可以追溯到腳下教堂還是片新墾荒地時,只帶了少得可憐行李和一本聖典的傳教者首次踏足此地,枕着石頭寫下這些文字,封皮上留下粗礪表面的刮擦痕迹。
遺留在此的原因大概是記敘者身份普通,沒有作為特殊意義文獻送至大修道院收藏的價值。
不過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一些離題千里、更有個人特色的東西。
從比較簡單或者說艱苦的條件看來,這是位獨立傳教士,並沒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只是受到當時往邊緣地區擴張的潮流到來,在修會處登記掛名,獲得了形式上的許可。
本地新封的領主給予了有限支持,提供一處木屋、幾袋糧食種子和尚未開墾的土地後便不聞不問——事實上這屬於中上水平開局。
他需要自行學習本地方言、勞作獲取生活物資,在能活下去的基礎上,以陌生人與居民交流,分享有餘裕的食物、幫助勞動。
隨後是近十年的清苦生活。相較漫長的時間,期間文字記錄少得可憐。
一開始他經常提到託人帶走的信件,給教會,給領主,發現毫無迴音後就不再送了。
拿農具的手在艱辛的勞作中,偶爾抽空記下一兩筆關於生活技巧方面的心得。
得益於曾受到的少許醫學教育,他用簡單草藥幫忙處理了些自愈率比較高的疾病,成功獲得了一定社會地位,進而憑藉文書能力成為領主與居民間的信息傳遞紐帶。
到這一步,加上長期以來與人為善的好名聲,傳教士的威望已經不可動搖了,居民們將其視為聚落的一份子、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幾乎沒有什麼他不能知道的事情,包括某些很微妙的本土「風俗」。
就像海邊的漁人會向想像中舞弄風浪的存在祈求平安和漁獲,山民也會有類似行為,奇怪的反而是他花了好些時間也沒完全弄清楚怎麼回事。
教會以往遇到的異教通常有幾種:多神教、自然或先祖崇拜、薩滿信仰之類。
首先,情況顯然沒發展到多神或唯一神崇拜那麼高端的地步,因為既沒發展到出現明確的神靈和對應領域,也沒有象徵物存在。
因此筆者曾有段時間認為本地流傳着某種原始的自然崇拜,可以簡單地將自然現象解釋為天父為世界設定的規則解決。
然而隨着交流更深入,自然崇拜的猜測也開始站不住腳。
原住民根本不崇拜具體的自然現象或事物。人們對高山和雲霧有着敬畏,認為其具有特殊意義,但似乎不認為其存在什麼靈性,也從不祈求庇護和好處。
翻閱典籍後,他覺得應該修正思路,將其作為類薩滿教看待,因為村莊中的個別人擁有更高解釋權,被認為能接觸到什麼極為玄乎、比精神還飄渺的事物。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追書書】《港綜警隊話事人》《不可以離婚》《北美新神》《預支未來,修出個人間武聖!》《全民求生,但我血條不見了》《炮灰的人生2(快穿)》《武紀》《晉末長劍》《噩夢使徒》
《克拉夫特異態學筆記》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