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卻說姝妤見時機成熟,急忙奉上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傳位假詔。
想她書法了得,既然曾經能夠模仿得了仲夷的筆記,試問磯子的筆記又如何模仿不了的?子儲既得詔書,便展開來看。但見書中所寫文字內容清楚,便如姝妤所說要自己繼承國中王位。心中感念之餘,也隨即傳給身邊聞壽、伯麟兩人去看。
二人見書中字跡,正是磯子所寫。聞壽雖不疑,但伯麟卻仍舊心存疑忌。沉吟片刻,問道:「我等去年的時候才來看過大王,那時候大王身體尚且硬朗的。卻不知為何時間不過一年,便因此離世了呢?」
姝妤嘆道:「偶然惡疾,我們也沒想到情勢居然會這樣的急轉直下。」
聞肅也道:「是啊,事情實在是太過於突然了。具體的情況,我們現在想起來也說不清楚。大王去的時候,甚至連國中大事都沒有來得及交代。害得我們奉召之餘,急命公子等人前來的同時,也不得不在國中做出這樣的安排。如今群臣還不知道大王離世的消息,我們的所作所為也是沒有辦法。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三位公子來再做計較了。」
「嗯……」伯麟由此沉吟,又問道:「事情雖然如此,但大王這項決定卻讓我有些不能理解。要說我大夏國中,除了大王之外便屬仲帥居功甚偉。雖然群臣都沒有提到過,但誰都知道,大王百年之後仲帥當繼承大王之位。卻不知為何,如今大王竟要冊立我兄長為大王呢?」
聞聽伯麟所問,聞肅不知如何回答。
姝妤在側,便道:「不瞞伯麟公子說,大王臨終之時,就曾經將我叫到他的病榻之前。那時候的大王,基本已經下不了床了。當我聽說他的遺命之後,也是對大王這樣詢問過的。」
子儲疑惑,急忙問道:「那我父王是如何說的?」
姝妤道:「大王曾說,仲帥雖然居功甚偉。但可為國中之帥,卻不能承繼王位。他一生雖然多有功勛,但盡在軍事。更兼性情孤傲,國中群臣對他多有偏見,因此不能冊立。而子儲公子雖然在國中論功勛遠遠不及仲帥,但自打到了起源之地卻深得民心。子儲公子有御人大才,定然可以繼承仙王遺志。若以仲帥為大王,恐怕國中必然混亂。想我大夏建國不易,若因後嗣而亂國,絕對是大王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啊。」
聞聽姝妤所言,伯麟無話。聞壽在旁,低聲竊語道:「義父素來很重情感,只怕如今這般決定,也不乏有偏袒兄長的意思啊。」
聞聽聞壽所言,姝妤雖然心中暗喜,但臉上卻沒太多的表現。仍舊一臉的嚴肅,回應道:「這我就不知道了,而且這也不是我們身為臣子應該顧及的事情。想我姝妤原本就是異族人,自到國中便受大王厚恩。大王對我的知遇之恩,我姝妤便是粉身碎骨這輩子也不能補報大王的。如今大王既有詔命,姝妤身為臣子只能依命而行。這是我身為臣子的本分,也是我忠誠大王的一片至誠所在。」
一番言辭,三子皆無話可說。
子儲心中歡喜,更勝傷感。畢竟此時的自己已經是大夏國君,如此天賜試問自己又有什麼懷疑呢?輕輕點頭之餘,不禁感慨道:「多謝兩位此番相助,我既為王,兩位堪稱開國元勛啊。只是國中群臣對於此事多有不知,而我三人有新來國都。但不知之後事情,卻當如何行事?」
姝妤道:「以微臣之見,理當先服群臣之心。前番公子未到,我等這才不得已封閉王都。如今公子既到了,足可主持大事。大王仙逝,既已成事實,我想此番也沒有隱瞞的必要了。明日公子便在國中大殿會見群臣,我再展示大王遺命詔書。群臣知大王心意,豈有不服之理?」
子儲點頭,笑道:「此言極是,既如此,此事便交給大內官去辦吧。」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