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連珠mc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邵的點評是一柄雙刃劍,被點評人的結果都是褒貶不一的。
本月月旦評被許邵點評的前四位除了有一位出身一般的學子被評為有百里之才(古代一縣約管轄方圓百里的面積,後用「百里」為縣的代稱)之外,其他三位都算是中下等甚至第一位簡直就是差評。
所以在等到最後一個名額的時候,亭外眾人都在糾結自己能不能夠承受許邵的點評的後果,一時間都沒有人走進亭舍內。高順、崔琰他們五個也在互相張望,結果幾人均是沒有信心,均是低下了頭。就在眾人止步不前之時,一個消瘦的男子邁步走進了亭內。
卻說那人上身着寬大皂袍,頭包幘巾,似是學士模樣,雖然身材消瘦,膚色偏黑,但氣質中卻流露着不俗。
只見那男子開口說道:「久聞許公大名,在下姓李名儒,字文優,司隸左馮翊一學子,有一文章請許公點評一番。」一邊說著一邊將竹簡遞予許邵。
亭外眾人聽到那男子自稱李儒,字文優皆相互對望起來,那神色顯然都是在表示從未聽過這個名字,想來沒什麼名氣,八成不是大家望族之後。
孫乾也用胳膊碰了碰身旁的出自世家的崔琰,小聲問道,「季珪聽過此子名聲嗎?」
崔琰也搖了搖頭。
孫乾再望向國淵和任嘏,二人也道未曾聽過。
四人這時準備問問小師弟高順,卻見高順兩眼直直的望着亭舍內,四人一頓,難道高順識的此人?
高順當然不知道身邊幾個師兄心裏在想着什麼,他只是獃獃的望着亭舍中的消瘦男子,口中小聲嘟噥着,「三國第一毒士李儒,李文優,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裏?他這時候不應該在西涼跟着董卓那個死胖子嗎?怎麼會到了雒陽,而且還參加了這月旦評!」
其實高順不知道,光和二年的李儒確實已經加入了董卓的陣營,不過他這次來雒陽只是另有目的。
許邵聽聞便伸手接過那書簡,打開一看,小聲默讀了起來,卻見許邵那表情,起先是面露喜色,微微點頭,後面似乎如同看到了不得了的東西一樣,面露驚容,看向李儒的眼神也變得異常嚴肅起來,待許邵將書簡合上之時,雙手死死抓住那書簡良久,又似乎放棄了什麼一樣,略微嘆了口氣,「你的文章,我已看過,霸道一說,雖可速成,但終非良法。」
李儒聞言後,神色淡然,回了一禮,說道:「所謂「霸道」,其名出自春秋,其本意稱謂「伯道」,「伯」者,方伯之謂也。所謂「伯道」指的就是代周天子進行對春秋諸國間爭端進行仲裁,以達到諸侯平衡。」
李儒看了許邵一眼,繼續說道:「霸道其特質並非只是恃強凌弱,而是如商君所言,為「利出一孔」,也就是由君王以律法而非仁義統合國家上下,律法明則政令通,政令通則萬民富,富國富民富兵方能外擊強敵,內統宇內。」
台下眾人此時方才明白這李儒所寫文章怕是尊霸道而統御天下之內的狂論,頓時亭外一片嘩然,罵李儒不尊聖賢之說,行悖逆之事。
李儒只是笑笑,並不在意諸人的惡言,或許應該換一種說法,李儒對於應付這樣的惡言相向,已經駕輕就熟了。
許邵其實也不是傳統的儒家,法家等內容也是能夠接受的。許邵知李儒所言其中利害,只是嘆氣說道:「所謂至剛則易折,至柔則無損,上善若水,才是最好的選擇,便利萬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使得長遠。你所述之法如昔日商君一般,可知當年商君之下場,恐是身死而道銷......」
李儒望向許邵,語氣平淡的說道:「商君昔日用霸道,變法以助孝公,最終造就強秦,商君豈能不知逆行之禍?」
許邵聽着李儒的話語,一時語塞。
李儒略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夫商君明知必死而毅然,雖身死但道存,最終嬴政掃平六國,統一宇內。儒願行此法以強漢,雖身死亦無悔!」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