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東方的帝國還是西方的帝國,都格外偏愛以封地為名。
歐洲貴族的標誌,唐吉坷德的唐,德意志的馮,法蘭西的de,俄羅斯的斯基,維奇,本意都是來自哪裡的意思。
類似於中國古代的氏,春秋戰國時期百姓貴族普遍不再稱呼姓而是氏以此區分,而氏往往便是封地所在,所以齊國君主會氏田而非陳,因為祖先搬遷至齊國時所獲得的封地是田,
當然也有不改氏的,比如秦國,所謂秦趙一體,戰國有一段時期明明最強大的是秦趙,而非秦楚,為什麼不說橫則秦帝,縱則趙王便是秦趙一體的緣故,當然這個有爭議,
還有特殊的例子楚國,楚國王室氏熊,但整個楚國只能由一個人氏熊,這是由於楚國繼承的是上古的制度而非周禮,君主同時是國家的大祭司,祭司的職稱叫做熊,後來便成為了君主專有氏。
哈布斯堡-洛林家族,是費迪南多的家族,是哈布斯堡和洛林兩個家族的結合,洛林發源於法蘭西與德意志的交界地帶阿爾薩斯洛林,哈布斯堡同樣發源於阿爾薩斯洛林,成為貴族時在阿爾貝斯的瑞士建立了哈布斯鷹堡,所以以哈布斯堡為名。
羅馬帝國時期,洛林是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的邊境,羅馬帝國的服務器在運行過程中的負擔越來越大,維持帝國統治的核心——羅馬軍團的人工費用越來越高。
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是一個國家的不同階段,就相當於美國的邦聯和聯邦,中國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注意。
在遇到日耳曼人之前,羅馬軍團的成員主要來自羅馬公民,只有羅馬公民才有權利成為一名光榮的羅馬士兵,此時,成為羅馬軍團的一份子,不僅僅是一種權利和義務,更是一種榮耀,無上的榮耀。
最初還是共和國的時候,羅馬由於土地兼并導致自耕民的叛亂,在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改革失敗後,元老院的貴族們為了鞏固貴族的利益,決定用募兵制替代徵兵制。服役期間,由國家統一供養,並按照等級發給薪酬,這樣失去土地的羅馬人民就獲得了固定的收入,有飯吃,自然就不會叛亂。
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這樣做,使得士兵們在服役期間和退役後的衣食都有了着落,確保了士兵們的忠誠,也同時將之前懸而未決的平民爭取土地的鬥爭和服兵役結合在了一起。
由於武器裝備由國家統一配給,規格、樣式統一,因而便于軍隊補給。再加上服役時間的延長,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十分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由於軍隊完全效忠的是統帥個人,最初為了鞏固元老院的募兵製成功推翻了元老院的主導權,從而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為了鞏固貴族權利的元老院運用了募兵制,卻使得貴族的權利減少,軍隊首領的權利增大一樣,募兵制也有它的弊端。
羅馬擴張時期,由於有着大量被征服的土地,這些土地作為士兵的薪水最終結算髮放,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貨幣形式的薪水,這樣羅馬公民和貴族們就能得到被征服地區每年上供的稅收,過上美好生活。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