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後一個人類》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一萬平米這個數字,同樣是在綜合了現有工程能力,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糧食需求之後得出的結論。
在剛剛降臨塞德娜星的時候,趙長星不缺高性能的建材,卻極度缺乏工程能力,於是建在地表便是最好的選擇。而現在,這兩個條件卻正好反了過來。
他不再缺乏工程能力,至少沒有那麼缺乏,但卻極度缺乏高性能的建材——現階段生產的建材很顯然比不上地球時代人們生產的那些,於是建在地下也就自然而然了。
建造第二座種植基地,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規劃圖紙。這一點,小希的數據庫之中儲存有各式各樣大量的圖紙,基本上趙長星只需要輸入自己的要求,輸入自己現有的材料,點擊一下鼠標,圖紙便可以自動生成。
於是,在各條生產線進入了大概穩定的生產狀態,且留下了兩個人專門用於看管這些,再留兩個人在火種號飛船上,兩個人負責開採礦產之後,趙長星帶着剩下的四個人,開始了前期的土建工作。
二號種植基地距離一號基地只有大約一百米左右的距離,在建成之後,兩者將通過地下通道直接連接。
選擇將二號種植基地建在地下,便意味着巨量的土方作業。經過簡單的計算便可以得出結論——以二號種植基地佔地一萬平米,高3.5米來計算,土方量便高達3.5萬立方米。按照選定區域岩層密度來計算,這些土方質量便高達7萬噸左右。
實際的數據,還將要超出這個數字三成到五成的樣子。
哪怕塞德娜星重力極低,這也不是單純依靠人力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須要藉助機械。而唯一的一台太空車,紅旗號必須要承擔採礦運輸的任務,不可能抽調到這裏來。
不過幸好,趙長星早就考慮到了這件事情,且提前有了應對的辦法。那便是,用紅旗號太空車的一些備件,再3D打印出一些零部件,「攢」出一台新的工程機械來。
新製造出來的機械,被趙長星命名為紅星號。
紅星號的各項性能很顯然比不上紅旗號,且駕駛它的時候,內部總是會有不明來源的異響和顫抖,這讓人們坐在駕駛艙之中也不得不穿着宇航服,以免出現意外,但總歸是一台機械,比人力的效率還是要超出太多。
此刻,趙長星便駕駛着紅星號太空車,首先開始了挖掘。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