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權奸》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轉眼之間,已經到了八月初九,在這一天,參加鄉試的學子就要進入考場,迎接第一場的考試了。
鄉試,是古代科舉考試非常重要的一級考試,因為是在秋季進行,一般也被稱為秋闈,大明王朝有專門的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按農曆計算,就是每當子、卯、午、酉之年就是秋闈之年,有資格參加鄉試的考生都是秀才,包括那些在府學和縣學讀書的生員,在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也就是之前的太學)讀書的監生還有從府學、縣學中選拔成績優異者進入國子監讀書的貢生,當然,貢生,不僅僅是成績優異者,還有的學生可以通過交錢進入國子監學習,這類學生被稱為納貢,也被稱為納監。
至於鄉試的時間和考試內容,《大明會典》中有明確說明:「八月初九日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四書義主朱子集注。經義、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註疏。十二日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未能者許減二道。俱三百字以上......」
因為是定製,所以就連參考書都列出來了,這麼多年來這些參考資料都是一版再版,幾乎沒有參加鄉試的秀才不準備這些東西的。
然而錄取率依然很低,這不僅僅是因為八股的格式,也不僅僅是因為後面的判語、詔誥等官場應用文的寫作,尤其是第三場的經史時務策,這些拉分題目,事實上因為明朝的閱卷量很大,而閱卷官與考官一共才只有六人,這導致他們的工作量很大,逐漸形成了只注重首場卷,尤其是四書義的局面,對於後面幾場的試卷幾乎都不怎麼看,只要首場卷寫得好,一般就能夠錄取。
所以在這種形勢下,首場卷變得越來越精,越來越重要,競爭自然也越來越大。
然而馬鳴風卻毫不在乎,因為他知道第一場的試題都是統一命制的,不會因為主考官的變化而變化,而他因為早就知道題目,而且早已經將清代康熙年間某地鄉試一位大才子完全一樣題目的試卷背了個滾瓜爛熟,只要考官對他沒有什麼偏見,錄取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
考試當天的半夜馬鳴風就起來了,他在貢院外等待被點名,然後才能進考場,不夠因為有楊文驄提前打了招呼,馬鳴風進入貢院的次序非常靠前,僅僅排在第三位,所以幾乎是一開門他就走了進去,在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制後,就開始了第一天的考試。
第一場考試主要是四書義和經義,屬於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題目了,前面說了,之所以重要並不是說這幾張卷子能夠代表最高水平,只是因為這幾張卷子對工作繁忙的閱卷官形成第一印象,他們以後主要就是按照這個印象確定是否錄取,當然,這一場說簡單其實也不簡單,因為雖然好寫,可是寫好了卻並不容易,雖然說是考你對於四書五經的理解,卻也不能任意發揮,正所謂代聖人立言,你要以聖人的口吻去寫,既有固定的格式,又不能犯各種錯誤,還要寫得好,能夠在幾百上千試卷中脫穎而出,讓閱卷官眼前一亮,願意錄取。
按照規定,如果在天黑之前考不完的話,可以領取三支蠟燭繼續寫,如果三支蠟燭點完了還沒有寫完,就直接被強行交卷。
考試的過程還算順利,唯一讓人覺得有些難以忍受的是,考試的「考場」環境很差,跟關押犯人的「號房」差不多,或者說這個地方本來就叫做號房,一般的都是在裏面一關一整天,吃喝拉撒都不能離開,當然,在裏面的行動倒幾乎是自由的,只要你不作弊,就沒有人會管你。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足球]安東綠茵日記》《他知道風從哪個方向來》《賊天子》【比奇屋】《大道朝天》《身為邪祟的我,教她們斬妖除魔》《凡人:風雷靈根,娶妻陳巧倩》《在反派出生前(快穿)》《高武紀元》《了了》
漢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