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權奸》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雖然已經做好了準備,可是馬士英卻沒有想到,一上來就遇到了阻力。
其實對於擁立新皇登基的問題,在南京的官員幾乎都沒有任何異議,然而對於擁立何人卻是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廢禮部侍郎錢謙益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支持這一主張的人也不少,包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禮部事呂大器、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姜曰廣等人,禮部對於商討哪個有資格當皇帝本來就擁有天然的優勢,再加上那些御史言官、翰林院等機構官員的支持,可以說是聲勢浩大,氣勢洶洶。
馬士英不慌不忙,提出來應該由福王朱由崧即位,他的理由很簡單,福王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是光宗朱常洛的親弟弟,是大行皇帝的親堂兄,按照血緣親疏來論,在宗室之中再沒有任何人比福王與大行皇帝的血緣更近了,而潞王是神宗的侄子,論血緣要疏遠得多了,而且從輩分上來講,是大行皇帝的叔叔輩,繼承皇位也不合適。
可是他的提議卻遭到了激烈的反對,錢謙益等人說,福王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而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兒,賢良而且聰明,應當立他為君。
馬士英聽了這話氣的都想吐血,讓叔叔繼承侄子的位子,這也虧得這幫老傢伙能夠想得出來,一旦讓潞王繼承,後面的天啟、崇禎兩個皇帝該怎麼辦?以後排位的話是排在他的後面還是前面?雖然大明有叔叔即位的先例,也就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可最關鍵的是,人家朱棣壓根兒就不承認朱允炆是皇帝,難道這也要學朱棣,一旦潞王即位,就不承認天啟和崇禎?
後來一想,馬士英才知道,原來錢謙益等人也並不是非要擁立潞王,只要新皇帝不是福王就行,因為他們怕福王在即位之後對「妖書」、「梃擊」、「紅丸」等事翻案,藉此打擊報復東林黨。
不過馬士英也不是一般人,他很快想到了一個主意,立刻聯繫劉孔照、朱國弼、黃得功、劉澤清等將領,直接帶着兵,簇擁着福王前往揚州府儀真縣。
儀真是史可法的駐地,他見事情已經成了定局,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前去迎接。
這樣一來擁立福王的事情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馬士英決定趁熱打鐵,促成此事,與此同時為了保證鳳陽的穩定,抓牢兵權,馬士英決定讓史可法隨着福王前往南京,而他則親自率軍坐鎮鳳陽。
隨後發生的事情就很順利了,在這中間雖然經過了一些波折與爭吵,然而福王監國的事情已經完全定下來了。
然而在討論內閣人選的時候又發生了一場衝突,史可法等東林黨人經過一番商討,決定推舉史可法、高弘圖和姜曰廣為閣臣。
這一點引起了劉孔照的憤怒,他本來就與馬士英父子交好,又深深知道擁立福王的內幕,可以說這幾個人都是反對擁立福王的,而促成此事的馬士英並不居功,甘願率兵鎮守鳳陽,像這樣的人反而不能入閣,東林黨實在是欺人太甚。
於是劉孔照闖進了大殿,揮舞着拳頭抗議,提議讓馬士英入閣。
史可法本身就有些理虧,而且知道馬士英手握重兵,於是提出以馬鳴風的老師是復社成員,馬士英曾經為張溥千里奔波,這父子兩個也勉強算是東林成員,與高弘圖和姜曰廣簡單商議之後,決定允許馬士英入閣,拜為東閣大學士兼都察院右都御使,仍然督軍鳳陽。而史可法則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雖然同為東閣大學士,然而因為史可法同時又是吏部尚書,因此是內閣首輔,地位要高過馬士英。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漢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