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把圓圓地球看透》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第一章神奇有趣的龜山
湖北武漢的龜山
相傳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亂,數載不克,後得靈龜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後靈龜化為一山,即龜山。在龜山東端,有禹功磯,禹王廟,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閣遺址在禹功磯上,與蛇山磯頭上的黃鶴樓隔江相望,「為三楚勝地,千古巨觀」。龜山原名大別山,後又稱魯山,因為東吳大將魯肅的衣冠冢在此。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明代。明朝的皇帝極其崇奉玄武,封玄武為帝。玄武龜形,時任湖北巡撫的王儉不知是靈感,還是聽了別人的主意,將魯山改名龜山,奏請朝廷,自然得到批准。於是魯山就稱龜山,隔江相對的黃鵠山就稱為蛇山。
這一改也真改得好。不僅黃鵠山蜿蜒如蛇,魯山蹲伏如龜,而且頓見出武漢三鎮風水氣脈貫通,不同凡響。
在龜山的西面,建有向警予墓。墓呈圓形,白色,基環方圍。在月湖側畔,建有古琴台,又名伯牙台。
相傳古時伯牙在此鼓琴,鍾子期能識其音律。子期死後,伯牙失去了知音,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資紀念。據記載,此台北宋時已有,清嘉慶年間重修,後頹敗,新中國成立後修復。龜山的地形可謂得天獨厚。它一邊臨長江,一邊臨漢江。長江這邊與蛇山隔江相望。漢江那邊與漢口江灘相對。最妙的是漢江從它的一側包抄過來,就在它的腳下與長江匯合,形成一個三角地,名為南岸嘴,風景極為壯觀。
山東省寧陽的龜山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外形如一隻爬行中的烏龜。有神話說它原本是天宮中的龜將軍,因其違反天條被貶下界投胎為烏龜,但在人世間依然興風作浪,危害人間。
碧霞元君欲說服教育,哪知其不知悔改,往南逃走。無奈碧霞元君在其前方扔下一個山丘,名曰擋龜嶺,擋其去路,龜泣血而死,化身為龜山。
其山石呈紅色,又名龜血石、龜山石、鶴山石,分佈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龜山、鶴山南麓,儲量極少,分佈不均。西部石質較軟,適於製作茶具;東部石質較硬,適於製作硯台。
龜山硯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特點,並且上布金星,極為珍貴。有「研筆如銼、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譽,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仗劍獨行斬鬼神》【黎明小說】《滿級老祖在人間》《世界好像公測了》《惶惶》【微信讀書】《空想具現的大貴族》《聖拳!》《天命在我》《長生修仙:從福修開始》
余海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