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培育發展「五朵金花」
1965年底,中國煉油工業實現了真正的工業化,使10年規劃原定在1972年完成的任務大大提前了,使中國本來十分落後的煉油工業技術很快接近了當時的世界水平。這巨大的功勞主要來自於「五朵金花」。
1965年底,我國煉油年加工能力達1423萬噸,石油產品品種達到494種,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等4大類產品產量達到617萬噸,自給率達到100%。這還是「五朵金花」的功勞。
從此中國人民結束了使用「洋油」的歷史。
「五朵金花」均在60年代被列為國家級成果,並於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關於「五朵金花」的巨大成功,我們要從1950年回國的科學家侯祥麟談起。
1950年4月,在美國工作的侯祥麟毅然捨棄了國外優越的科研工作條件,謝絕了上司好心的挽留,經組織同意,離美回國。
這是新中國的召喚,新中國為無數科學家實現夢想提供了真實的機會。
38歲的侯祥麟站在船頭的甲板上,看着廣闊的海面,感慨萬千。前面不遠就是中國的青島了,想到就要踏上祖國的土地,施展抱負,侯祥麟熱血沸騰,感覺到前途從未有過的光明。
50年代前期,共和國的科學事業曙光初照,欣欣向榮。許多海外歸來的專家學者深切感受到熱風的吹拂,細雨的滋潤。他們一個個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因為這些曾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艱難攀登的精英,現在面對的是施展抱負、創新發明的廣闊天地。
剛剛回國的侯祥麟應聘到清華大學化工系任教授。1952年7月,侯祥麟被調往中國科學院大連石油工業研究所。
在此期間,侯祥麟主持了多項研究。在催化重整開題時,從國外回來的肖光琰博士主張用鉑作為催化劑配方的關鍵材料,但遇到不同意見,研究進展受阻。
侯祥麟從工藝實際要求出發,支持肖光琰的意見,使這項研究很快取得進展。這些工作為60年代被稱為「五朵金花」煉油新技術的開發成功打下了基礎。
1954年3月,侯祥麟被調到石油管理總局煉油處任主任工程師。1957年9月至11月,侯祥麟隨郭沫若院長率領的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蘇聯。訪問期間他考察了全蘇石油煉製研究所等石油科研機構,為建設和管理我國的石油科研機構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
195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成立石油工業部石油科學研究院,這就是後來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和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侯祥麟被任命為該院副院長,主管石油煉製及軍用油品的科研工作。
自50年代後期,侯祥麟把主要精力放在兩個方面的攻關上,其中之一就是「五朵金花」煉油新技術的開發上。
50年代,中國軍用和民航所用航空煤油即噴氣燃料一直靠進口。當時石油部曾組織試產這種油料,但在地面試驗和空中試飛時均出現噴氣發動機火焰筒嚴重燒蝕問題。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規則類怪談扮演指南[無限]》《炮灰的人生2(快穿)》《我在現代留過學》《聖拳!》《破雲2吞海》《好萊塢的億萬富豪》【書仙文學】《陣問長生》《潑刀行》《人在華娛,職業獎勵是間諜》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科學春天: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