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槍械科技知識(上)》最新章節。
火繩槍
概述
火繩槍的結構是,槍上有一金屬彎鈎,彎鈎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鈎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捻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於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小時80毫米~120毫米,這樣,士兵將金屬彎鈎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准目標。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3分鐘可發射2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米~200米。
操作過程
1、演示者身上的裝備特寫,其中的小壺是裝引藥用的;皮盒是裝彈丸的;白色小瓶是裝發射藥用的,每瓶裝一發的藥量,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在戰場上因緊張,而裝多或裝少發射葯。
2、第一步:清理引火孔和引葯鍋。火藥殘渣阻塞引火孔,這是火槍常出現的毛病。
3、將引葯倒入引葯鍋,併合上引葯鍋蓋。
4、擰開裝發射葯的小瓶,將發射葯從槍口倒入(近距離觀察他的一身行頭)。
5、將預先含在嘴中的彈丸(當時火槍兵普遍習慣)從槍口裝入。
6、從槍管下抽出通條,搗實彈丸和發射葯。
7、點燃火繩:火繩燃燒速度較快,加上點燃後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擊前一般不點燃火繩。
8、把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也就是後來槍的擊錘)上。由於此時引葯鍋蓋是關上的,所以不用擔心火繩的火星引燃引葯造成走火。
9、扣動扳機,火繩落下的同時,引葯鍋蓋打開。引葯點燃發射葯,彈丸發射~為了避免火藥灼傷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擊最後關頭,槍手是閉眼的。
火繩槍的歷史
火藥武器的西傳
眾所周知,火藥的發明是中國人為世界所作出的一項傑出貢獻。自火藥從唐朝的煉丹爐中誕生時起就和戰神結下了不解之緣。
公元10世紀末期,我國北宋的軍事技術家和統兵將領根據以往煉丹家們在煉製丹藥的過程中曾經使用過的火藥配方,經過調整和修正後,配製成最初的火藥並製成初級的火藥武器用於作戰,開創了人類戰爭史上使用火器的新時代。
到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火器研製者發明突火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單兵手持式竹製火槍。突火槍的創製,受到後世各國火器研製者的重視,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稱世界槍炮的鼻祖。
公元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鐵木真在斡難河被擁立為蒙古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人崛起後不但在短時間內滅西夏、破西遼、亡金,還南下覆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得到了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極力擴大對外用兵,東征西討,南下南洋西攻歐陸,把初級管形火器輻射到歐亞兩洲諸多國家和地區。
尤其是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軍攻入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使當時初級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傳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直到100多年後,中國的火器製造技術才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並在歐洲得到長足的發展。
火繩槍的誕生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志怪書》《每月一億遊戲金》《這個武神太極端了》《斗破之我為雷帝》《年代:我有一扇兩界門》《華娛調教師》《惡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嫁給鐵哥們》《神話:靈性支配者》《仗劍獨行斬鬼神》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