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風雲的軍事家(3)》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孫武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他出生於齊國的樂安(今山東惠民縣)。孫武本姓陳,他的祖先陳完於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因陳國內亂而逃到齊國,改姓田氏。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字子占,是孫武的祖父,齊景公時身居大夫之職,後因伐莒有功,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田書,並賜姓孫氏。
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夏,齊國「四姓之亂」後,孫武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他在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附近「辟隱深居」,一方面潛心研究兵法,觀察吳國的政治動向,一方面結交被楚王迫害逃到吳國的伍子胥,兩人在共同的田園生活中,結成了政治上的知心朋友。
伍子胥深知吳王闔閭的政治抱負和思賢如渴的心情,也了解孫武高明的政治主張和非凡的軍事才能。他把孫武推薦給了吳王,孫武施展抱負的大好時機,終於來到了。
孫武帶着他寫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去見吳王闔閭。吳王對孫武說:「您寫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細細讀過了。您能否當場演習一下陣法嗎?」孫武回答說:「可以。」吳王又問:「可以用婦人試驗一下嗎?」孫武說:「完全可以。」於是,吳王挑選了他後宮的嬪妃180人,讓孫武演習陣法。
孫武把這些婦人分成兩隊,叫吳王最寵愛的兩個美姬分別擔任隊長,每人各拿一把戟。孫武問她們:「你們知道心和左右手以及後背的位置嗎?」她們點頭說:「知道。」孫武說:「演習陣法時,我擊鼓發令,讓向前,你們就眼看着心;讓向左,就眼朝左手看;讓向右,就眼朝右手看;讓向後,就眼朝後背看。」她們都說:「行!」。布置完畢,孫武敲響向右的鼓令,那些嬪妃們覺得好玩,都哈哈大笑起來。孫武嚴肅地說:「對部屬約束不嚴明,命令交待不清楚,這是主將的責任。」他又重新申明號令,然後發出向左的鼓令,嬪妃們仍然大笑不止。孫武說:「對部屬約束不嚴明,命令交待不清楚,那是主將的責任;現在既然對你們重新申明過號令,再不執行命令,那就是吏卒的責任了。」說完就下令把左右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工站在高台上正興緻極高地觀看孫武的演習,忽聽孫武下令要殺他的兩個愛姬,嚇出一身冷汗急忙叫人對孫武說:「我已經知道將軍能夠用兵了。我沒有這兩個美姬,食不甘味,希望不要殺她們。」孫武回答說:「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說完就命令把兩個美姬當眾斬首,然後又挑選另外兩個嬪妃擔任隊長,繼續演習陣法。吳王因此深知孫武善於用兵,就任命他為將軍,孫武的軍事生涯也由此開始了。
孫武被吳王任命為大將後,不但為勵精圖治的吳王治軍講武,勾畫富國強兵的藍圖,而且為吳國的兼并戰爭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從周敬王八年(前512年)被吳王任命為大將,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孫武在吳國活動了30年,為吳國的強盛和稱霸中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孫武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還不是因為他的卓著的戰功,而是由於他留下了一部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內容完備、結構嚴謹的古代軍事專著。它的產生,為我國軍事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武把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問題,分作十三篇加以論述,全書有完整的體系,新穎獨特的論述形式。各篇既能獨立成章,相互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繫,上下承啟,前後相應,渾然一體。所以古人說:「其義各立於題篇之名,未嘗泛濫而為言也。」直到今天我們閱讀這些篇章,仍然為其博大精深的軍事思想體系而驚嘆。
《孫子兵法》雖然包含了軍事學的各個方面,但是關於進行和指導戰爭的論述,則是全書的核心內容,其他各個方面,都是圍繞這一內容展開的。《孫子兵法》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有《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中卷有《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形篇》、《行軍篇》;下卷有《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孫武研究軍事是從研究戰爭入手的,對於戰爭的看法,孫武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竭寶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