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汪辜會談與共同協議簽訂》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第2章兩岸人民要求廢除三不政策
1987年7月,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越來越頻繁,國民黨當局實行的政策,引起全世界華人的不滿。
當時,海內外知名學者錢偉長教授說:
開放探親比不開放好,探親比不探親好,但最好不要講什麼條件……海峽兩岸隔離了30多年,已經產生了很大差別,再不交流,陌生、隔閡就更大了。
他感慨地說:
如能讓海峽兩岸的學者直接交流,一定可以促進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發展。倘若兩岸的科技真的能直接交流,那就不得了,其成果全世界都會震驚。
錢偉長教授有許多親戚、師友在台灣。90多歲的錢穆教授是他的叔父,他們只能通過朋友互相傳遞一點信息,已有好久沒有見面了。
錢偉長說,他的叔父身體不很好,不能去香港會面,「我很想去台灣探望」。話語間流露出對親友的思念之情。錢偉長說:「我有許多老同學在台灣。俞國華先生在清華時比我高一班;閻振興先生是我清華同班同學;還有張光世先生,也是清華同班同學。」
畢朔望教授是國際筆會中國中心的書記,對海峽那一邊的文化和社會情況也十分關心。他指出,海峽兩岸的交流工作僅限於「看看月亮」、「思鄉念親」和「唱唱跳跳」是不夠的,應該向更深層次拓展。
畢朔望說:
只有尋找到深層的共同點,才有可能使海峽兩岸的交流有一個突破。海峽兩岸隔絕了那麼久是一個事實,如果不從實質性的交流做起,恐怕很難尋找到真正的共同點。這種實質性的交流包括經濟、文化和體育等方面。
談話接近尾聲的時候,畢朔望教授再一次表露他的心跡:他想去台灣探親。他說:
我有個哥哥在台灣,如果可能,我也想去那邊看看。
同時,在海峽對面,1987年7月23日,由於台灣當局宣布「解除戒嚴」卻仍禁止海峽兩岸人民往來,台灣民眾要求與大陸「三通」的呼聲再度高漲。
7月15日,台灣當局宣布以所謂「動員戰亂時期國家安全法」取代已在台灣實施38年的「戒嚴令」,嚴厲限制台灣民眾到大陸探親和兩岸人民的往來。
對此,多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會議上發言指出,「國安法」中對於曾經前往大陸者禁止出境的規定「過於嚴苛」,「將徹底阻絕台灣民眾回大陸探親的管道,嚴重違背人道精神」。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王志文發表文章,呼籲台灣當局「萬勿再借『國安法』重築親情樊籬,讓兩岸的親人趁高堂父母及親人尚未凋零盡凈之際,重聚一盡孝思」,以免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空留遺恨」。
文章指出,以「國安法抑制同胞親情幸福所換取的,將只能是民怨的累積及日增的鄉愁」。
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教授王曉波也著文指出,「今天任何力量也阻絕不了兩岸同胞之情,當局應撫順民情和潮流,基於國家和民族的考慮開放探親」,通過探親「補好祖國分裂的破網,進而實現中國統一」。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王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繁體小說網ft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