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的故事》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
馬克思
馬克思卡爾·馬克思(KarlMarx,1818.5.5~1883.3.14)。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一個律師家庭。
1841年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4月起為《萊茵報》撰(zhuan)搞,同年10月起任該報編輯。1844年8月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會見,此後,並肩戰鬥終生。這次歷史性會見的第一個成果,就是合著《神聖家庭》。在歐洲1848年革命期間,馬克思同恩格斯一起回到德國,參加並領導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在50年代和60年代,他把主要精力用於研究政治經濟學,寫作經濟學巨著《資本論》。1883年3月14日在倫敦病逝。
可愛的兒童
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南部的小城特利爾市。他的祖父馬克思·列維是特利爾市有名的猶太律法學家。他知識淵博,思維嚴謹(jin),作風正派,是個受人尊敬的人。在他的子女中,有兩個從事法律工作:一個從事猶太律法,並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擔任了本市的猶太律法學家;另一個兒子叫希爾舍·馬克思,也就是卡爾·馬克思的父親,他也學習法律,之後,在特利爾市擔任了律師,由於他工作成績突出,受到執政者的信任,後來擔任了司法參事。
在馬克思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就是一個有名的律師了。他父親孜孜不倦孜孜(zizi)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工作,受到同行的尊敬,被選為特利爾市律師公會的會長。為了自然地和本地人融為一體,馬克思的父親自願放棄了猶太教,並接受了基督教洗禮,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亨利希·馬克思。
馬克思的母親翰麗達是個出身於普通富裕人家的女子,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馬克思的雙親一共生下了九個孩子,其中有五個未成年就死去了,只活下了馬克思和他的一個姐姐及兩上妹妹。馬克思是家裡惟一的男孩,家人親昵地稱他為「卡爾」。
童年的卡爾·馬克思是十分可愛的。他身體粗壯結實,一頭濃密的頭髮,一雙明亮有神的大眼睛,寬闊的額頭,高高的鼻子,一看就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
馬克思在家裡備受寵愛。當卡爾只有三四歲時,對父母教給的東西,只要完整地教他一遍,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他就能準確無誤地全記住了。他還喜歡纏着父親講故事。在父親講故事時,他不僅聚精會神地聽,還不時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對故事中人物命運的關注,更多的是問「為什麼」。
年齡再大一些了,馬克思不再滿足於聽父母講現成的故事,而是自己編故事,還主動提出了認字的要求。在學齡前,他就開始識字了。童年的馬克思,有着驚人的記憶力,對於枯燥的文化學習他從不厭煩,而對於學習過的字,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強烈的學習興趣,加上極好的記憶力,使馬克思的學習進步非常快。沒過多久,他就能自己閱讀一些簡單的文學讀物了。他的學習進步速度,讓父母吃驚,讓他的姐妹們望塵莫及望塵莫及:只看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後。
自己能夠讀書之後,小卡爾就如飢似渴地閱讀起父親書房裡的書來。當然,他所能讀懂的和感興趣的書籍,主要的是簡單的文學作品和故事書籍。讀這些書籍,他看過一遍,就能把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準確地記住。對於書中那些讓他喜歡的語言,他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自己會讀書了,腦子裡裝的東西多了,他就顯得比其他小朋友有知識。
精力旺盛的孩子一般都有淘氣和調皮的特點,小卡爾也如此。在戶外活動時,他常常不停地奔跑,有時累得滿頭大汗,吁吁作喘,仍不停歇。年齡相近的孩子們在一起玩,他成了當然的中心。做什麼遊戲,玩什麼活動,孩子們都聽他的。不過,最常見的是,孩子們圍着小卡爾,讓他給大家講故事,這也是卡爾願意乾的事情之一。他的語言能力很強,能夠在自己編造的事中刻畫人物性格。他編的故事,情節曲折,很有吸引力。每當他講故事時,小夥伴們就聽呆了,一個個或蹲或坐在小卡爾的周圍,一動也不動。
馬克思的父親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關注着卡爾的每一個變化。在兒子僅僅幾歲時,他就認識到,這是一個有着非凡天賦(fu)的孩子。這樣的天賦,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應該把他培養成為出色的人才。因此,在孩子沒到上學年齡時,他就在家中合理地安排了孩子的學前教育。當兒子熱衷於聽故事和講故事時,他就盡量引導兒子去關注那些含義深刻、有一定思想內容的故事,還在兒子聽故事和看故事書的過程中,鼓勵兒子積極思考,從動人的故事中獲得有益的思想啟示。
為了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學識有文化的人,亨利希注重給卡爾講盧梭、伏爾泰、席勒等文學家的作品。他利用一切機會,提高兒子的文學修養。
父母不僅關注兒子的智力發育,還特別注重對孩子進行思想和道德的教育。亨利希和妻子很注意對兒子的道德教育,即使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也是選擇那些宣揚善良、懲罰邪惡的故事講給兒子聽。母親則是以自己善良的行動和對兒女們無微不至的體貼來教育孩子。
懂得系統教育之重要性的亨利希·馬克思,為了兒子的前程,不放過任何良好的教育機會。當卡爾到了上學的年齡,母親及時送卡爾進正規的學校學習了。在學校的選擇上,父母為了讓卡爾受到最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熏(xun)陶: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生活習慣逐漸產生某咱影響。他們選擇了耶酥教會辦的一所小學。這既是為了讓卡爾遠離狹窄的猶太教,也是為了讓兒子將來有更好的前途。
聰明好學的中學生
馬克思12歲時,父親把馬克思轉到了特利爾中學。當少年馬克思進入這所中學的時候,該校在當地已經有了很好的影響。學校的校長是位有名的歷史學家。他治學嚴謹,知識淵博,而且思想開明進步,很受人尊敬。他對學生的選拔和要求也很嚴格。
馬克思進入特利爾中學時,是年齡最小的學生。他所在的班級共32名學生,大部分人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當卡爾剛剛進入這個班級的時候,在那些成年的同學面前,他簡直就像個聰明機靈的孩童。開始,那些大個子同學,想把卡爾當作頑童戲弄,有時伸手摸摸卡爾的頭;有時用大人對孩子的輕蔑(mie)表情看看卡爾。可是,沒過多久,這個孩童般的小同學,遠比這些成年學生聰明,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超過了班上的任何人。那些想跟這個最小的學生開個玩笑,以便戲弄一下他的人,常常遭到這個孩子很得體的回敬。這個年齡小、個頭也小的學生,並不是個好鬥的孩子。他性格開朗,天真活潑,喜歡開玩笑和說笑話。他開玩笑含蓄、幽默,完全沒有孩童氣。他說出的笑話也常常使同學們捧腹大笑。經過短短几個周的交鋒,那些年齡遠比卡爾大的同學們自嘆不如。就這樣,那些原本瞧不起卡爾·馬克思的同學們,逐漸產生出對這個年齡最小的同學的敬佩。
少年馬克思的智力是超常的。他過目成誦的記憶力,和事事尋求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的理解力,以及喜歡抽象哲學和邏輯學的思維能力,都給他的老師和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克思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讀完了3年的初中課程。14歲的卡爾,進入了高中部學習。
這是一所以人文學科為主的學校。開設的課程大都是哲學、歷史、文學、語言學、宗教等,當然,也開設數學、自然史等課程。少年馬克思對這些課程,都表現極大的興趣。他的語言學習能力特彆強。在中學短短的幾年中,他不僅精通了母語的修辭和文法,而且學會了拉丁文、法語、荷蘭語、希臘語等。在語言環境並不十分好的條件下,他的法語口語也很好,發音準確,會話流利。他的拉丁語和古希臘語也掌握得很好,能夠流利地翻譯和講解中學所學的古典作家的作品。
在學生中間,他的邏輯思想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比一般的學生強。在中學生中,寫論文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可是,馬克思卻把它當作一種鍛煉自己論證能力的機會。所以,他每次寫論文都是認真完成,而且都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在一篇題為《奧古斯都的元首政體應不應該算是羅馬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的論文中,馬克思不但揭露了該政體的專制性質,同時又指出,出現這樣的體制,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人們喜不喜歡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作出了深刻的分析。然而最能表現馬克思思維能力的是他對哲學的興趣。在中學時代,最能體現馬克思思維能力的,是畢業前夕的一篇題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論文。這篇討論具體問題的文章,邏輯嚴謹,用語準確,分析深刻透徹,表現表達出了他要為人類服務的崇(chong)高理想。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