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古希臘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海上強國雅典之間爭奪霸權的戰爭。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盟軍侵入雅典的阿提卡。從此雙方開始了長期戰爭。前422年,雙方在雅典重鎮安菲波里斯激戰。雅典兩首領戰死,遂議和。前415年,雅典盟邦以阿爾基比阿德斯等人率領步兵、戰艦遠征西西里。因指揮不當而失敗。前413年,斯巴達軍入侵阿提卡,佔領德凱利亞。前411年,被雅典海軍擊敗,次年再敗。前405年,斯巴達海軍在力量加強後,於赫勒斯滂之羊河,一舉全殲雅典海軍,進而包圍雅典。前404年,雅典投降,並接受屈辱和約。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是德意志新教同盟與天主教聯盟之間進行的戰爭。同時,丹麥、瑞典、法國、英國、荷蘭、俄國和奧地利、西班牙、羅馬教皇、波蘭等國懷着不同的目的分別介入雙方,發展成國際性戰爭。歷時30年,大的會戰近20次。如1620年11月,德皇派兵於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將反對新教的捷克起義軍鎮壓下去。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率軍於布賴膝菲爾德(萊比錫北)應用線式戰術打敗奧地利的軍隊。1632年,古斯塔夫再次率軍進攻防守呂岑的帝國軍隊,乘夜突襲,大敗之。1643年,法軍在羅克魯瓦(法國東北部)打敗西班牙軍隊;1645年,於訥德林根(德境)又敗德皇軍隊。至此,天主教聯盟一方戰敗,於1648年被迫締結和約。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是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後來成為美國的州)反對宗主國的壓迫、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戰爭。一般地說,戰爭從1775年4月至1781年10月,歷時6年半。其進程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775年4月萊剋星屯之戰,到1777年10月英將布爾貢在薩拉托加投降,戰場主要在北方;第二階段從1778年2月法國參戰,到1781年10月英將康華利在約克頓投降,戰場主要在南方。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約》簽訂,英國承認美國的真正獨立。此次戰爭,是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在軍事學術上有重大價值。列寧稱它是,「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它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對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
奧斯特利茨會戰
奧斯特利茨會戰是法軍與俄奧聯軍於1805年12月2日在奧斯特利茨(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拉夫科夫)地區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會戰。1805年10月烏爾姆會戰後,奧軍殘部與俄軍(5萬人)匯合,一起撤退。11月下旬,俄奧聯軍(87萬人)在奧爾米茨地區佔領陣地。拿破崙率軍追到布呂思地區停止前進,並調集兵力(增至73萬人),準備陣地;同時,假意進行談判,故意示弱以誘敵來攻。聯軍對敵情估計錯誤,到達奧斯特利茨地區後,即於12月2日倉促發起進攻。法軍首先抗住了聯軍的進攻,隨即集中兵力於中央和左翼發起進攻,擊敗聯軍。結果,聯軍損失26萬人,法軍損失不足萬人。奧皇與拿破崙簽訂了「普雷斯堡和約」,第三次反法聯盟隨即瓦解。
博羅季諾會戰
博羅季諾會戰是1812年9月7日依法軍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羅季諾村附近進行的一次重大會戰。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率法軍60餘萬人進入俄境。俄軍在戰爭初期被迫撤退。8月中旬斯摩棱斯克會戰,仍抵擋不住法軍的攻勢。29日,新任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到達部隊,率軍繼續撤退。9月初,俄軍在博羅季諾村附近佔領陣地,企圖阻斷法軍通往莫斯科的兩條主要道路。7日發生激戰。法軍(13萬人)向俄軍(12萬人)實行猛攻,俄軍頑強抵抗。經過苦戰,俄軍撤離戰場,拿破崙於9月14日進入莫斯科。此役,雙方傷亡慘重,俄軍傷亡58萬人,法軍傷亡5萬餘人。實際上未決勝負,但為俄軍反攻創造了條件。
克里木戰爭
克里木戰爭是1853~1858年,俄國與英、法、土、撒(丁)四國聯盟在克里木半島等地進行的戰爭。1853年7月,俄國出兵土耳其。11月,在西諾普海戰中消滅土耳其分艦隊,之後英、法、撒先後介入,對俄宣戰。戰爭在三個地區進行。在多瑙河戰區,至1854年5月,俄軍先後在沃耳特尼察、切塔特戰敗,被迫撤回貝薩拉比亞。在克里木戰區,至1854年9月,俄軍在阿爾馬河、巴拉克拉瓦、黑河等地進行了一系列會戰。10月,聯軍圍攻俄軍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一塞瓦斯托波爾,次年佔領之。在高加索戰區,戰鬥規模較小。俄軍雖攻佔卡爾斯城,但未能挽回整個敗局。1856年3月,雙方簽訂巴黎和約,戰爭結束。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與法國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1870年7月19日,法國因反對普魯士王之親屬繼承西班牙王位,向普魯士宣戰。法軍動員集結緩慢,到7月底,才集結於邊境約22萬人,且後勤供應極差。同時,普軍則已集結兵力於邊境約47萬人,且裝備齊全。8月2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普軍於8月4日即轉人進攻,越過國境,連獲勝利。到8月底,法軍及法皇拿破崙三世一起被圍困於色當。9月1日,兩軍決戰,法軍大敗。法皇、麥克馬洪元帥以下共83萬餘人投降。9月19日,普軍包圍巴黎。1871年1月28日,法國同普魯士簽訂停戰協定。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震撼世界的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存在到5月28日。此戰,以拿破崙帝國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綢政府的投降而告終。
蘇芬戰爭
蘇芬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蘇聯進攻芬蘭的戰爭。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後,蘇聯為改善其西北邊境的戰略態勢,保障列寧格勒的安全,多次向芬蘭政府提出交換部分領土和租借芬蘭漢科半島作為海軍基地的要求,均遭拒絕。蘇聯隨即廢除互不侵犯條約,於11月30日以強大兵力向芬蘭發動進攻,企圖一舉突破芬蘭防禦,迫其接受己方要求,迅速結束鬥爭。芬軍依託有利地形和曼納林防線,奮起抗擊,重創蘇軍。蘇國進攻受阻,重新調整部署,增加兵力,於1940年2月11日發起第二次進攻。經過三個多月的激戰,突破了曼納林防線,芬軍大敗,被迫簽訂蘇芬條約。蘇軍實現了對芬蘭的領土要求。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繁體小說網【ftxs.net】第一時間更新《軍事技術知識篇(下)》最新章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