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繁體小說網】地址:ftxs.net
火炮的歷史沿革
早在1332年,中國的元朝就在部隊中裝備了最早的金屬身管火炮:青銅火銃(口徑105毫米,滑膛前裝式火炮)。不過據新華網哈爾濱2006年8月5日電訊(記者呼濤),經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認定,內蒙古新發現的元代火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這件火銃發現於1987年7月,1998年10月入藏蒙元文化博物館,並於2004年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在蒙古發現的大德二年炮古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歷代戰爭和戰略研究室、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有關學者共同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為銅質鑄造,銃形為碗口銃,全長34.7厘米。銃身豎刻兩行八思巴字銘文表明其製造於「大德二年」,即1298年。在以往發現的元代銅銃中,有明確紀年的最早實物是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1332年)碗口銃。(《文物》雜誌1962年第3期)此次新發現的內蒙古銅口銃,比至順三年銃早了34年,成為一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叫礮的拋射武器。至遲10世紀火藥用于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即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
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破甲彈、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克布雷彈、反坦克子母彈、末段制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制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公(袁可立)命將設伏,乘風縱火芻茭,糗糧盡歸一炬。奴忿甚,於秋杪載火炮,分兵二道以圖報復。」
在火藥武器真正派上用場之前,曾經過數個世紀的實驗。發展火藥的最大難題,就是燃點快、質量均勻和威力強大,此外,設計出合適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設計不當即無法開火。由於受到早期的製造技術所困,施放火炮者所面臨的危險程度,其實與炮擊目標物所差無幾。例如在1460年時,蘇格蘭國王約翰二世就是在燃點火炮時,因為火炮發生爆炸死於非命。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小說推薦:《仗劍獨行斬鬼神》《從長生苟到飛升》《重開吧!蜘蛛俠!》《任務又失敗了》《文豪1978》《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全民求生,但我血條不見了》《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我有一個修仙世界》《詭秘之主》
《火炮科技知識(上)》轉載請註明來源:繁體小說網ftxs.net,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擊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